

湖南省艺术研究院官方网站
2014年11月26日,在上海宾馆举行了“湖南省艺术研究院与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教学、创作、科研合作项目展示与研讨系列活动”,此次活动由上海戏剧学院戏文戏主任陆军教授主持,有来自上海戏剧学院戏文戏和湖南省艺术研究院的领导及专家共约30人参加。此次系列活动的主要内容有“《上戏戏文戏校友在湖南》电视专题片展映”和“《谭嗣同》剧本研讨会”。
研讨会首先邀请大家一起观看了有湖南省艺术研究院拍摄制作的专题片《上戏戏文校友在湖南》。该片详细记述了自1947年湖南人田汉先生与上戏结下不解之缘开始,湖南人在上戏及戏文系求学的历届学子,以及他们回到湖南之后,作为有担当的湖南戏剧人为家乡戏剧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
湘剧《谭嗣同》2013年荣获中国第十届艺术节“文华优秀剧目奖”、“文华编剧奖”,2014年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该剧编剧就是上戏戏文系教师钱珏女士,而该剧的策划和出品人就是时任湖南省湘剧院院长(现任湖南省艺术研究院院长)的魏俭。钱珏提出,主旋律的戏不一定是歌颂与迎合,要思考对当下人的精神影响,这是她在创作《谭嗣同》时的思考。魏俭院长因为手术尚未完全康复,由周建清代读了他专门准备的文章《湘剧<谭嗣同>创排始末》,这个剧本一出来,他就非常喜爱并由衷折服,认为是一个非常合适本土戏曲样式反映本土厚重文化的优秀剧本,并立即组织剧院投入排演。著名剧作家盛和煜作为《谭嗣同》的艺术总监,对联合主办这次活动的上戏戏文系和湖南省艺术研究院表达感谢,他表示这个戏社会反响很好,但是这个戏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如果再做更深一步的打磨的话,会把它做得更好。其他专家也相继发言,汤逸佩教授认为,中国知识分子是受挫折的,谭嗣同就是个知识分子,他身上这种知识分子的精神对中国百年史都有意义。丁罗男教授认为,现在犬儒文化盛行,谭嗣同不惜用生命来唤醒别人继续他的事业,很多烈士是宁死不屈,而谭嗣同不同,他是英勇赴死,这个价值观非常重要,需要告诉现在的人。郭晨子副教授提出希望我们也要为自己写戏,有了高原,期待高峰。徐煜副教授坦言钱珏写出《谭嗣同》既意外又不意外,意外的是人很文弱戏却写得很阳刚,不意外的是因为同学同事关系,知道她的实力。专家陈泗海通过《谭嗣同》剧本由此提出戏剧的“戏谑说”;邹世毅研究员的论文则从该剧本的舞台演出性进行阐述;何维导演从意象、人物及其性格的角度,王林副院长从“死士”的角度,蒋晗玉副主任从艺术审美的角度,彭勇文副教授从观众学及其戏剧推广的角度,各自对《谭嗣同》剧本进行了自己的解读,年轻编剧常瑞芳、李薇薇均向研讨会提交了相关论文。
“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与湖南省艺术研究院教学、创作、科研合作项目展示与研讨系列活动”的举办很是成功,正如盛和煜先生所说,这开了很好的先例,高校、地方艺术研究院、剧团几方结合起来进行研讨,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从湖南方面来说,这个研讨会对加强与省外艺术研究单位的合作、拓展湖南省艺术研究院的影响力以及实施正在进行的走出去战略都影响深远。从上海戏剧学院方面来说,正如陆军教授表示,这个研讨会不仅是对《谭嗣同》及其剧作者有价值,对在坐的特别是做戏剧学、编剧学的老师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当然最重要的就是建立的这种模式,利用上海戏剧学院和湖南艺术研究院双方的学术资源,进行教学、创作、科研合作,进行互动,可以达到互相促进互相受益的目的。
本次系列活动还安排了参观上海戏岸美术馆,感受了中国近当代画家的经典作品;随后上戏老师和艺研院专家在可当代艺术中心一起观摩演了话剧《铸剑》。
在为期两天的活动中,湖南省艺术研究院的领导和专家充分感受到了国际型大都市上海开放先进的文化氛围;上戏专家的深厚学术修为和戏剧精神深深感动着湖南同行;双方期待能有更多、更深入的艺术交流和合作;期待下次精彩。(李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