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省艺术研究院官方网站
2014年5月30日至6月1日,由湖南省艺术研究院党总支书记王宗铭、省非遗专家孙文辉、省艺术研究院信息部副主任任科组成的省非遗调研组赴湖南省永州市道县考察调研“道州龙船赛”并收集相关视频资料。
端午佳节赛龙船是道州的优良传统,每年的端午节,道州都要举办盛况空前的龙船竞赛。2002年,道州被省人民政府授予“龙舟之乡”称号, 2006年,“道州龙船赛”被列入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道州龙船赛保留着古老的传统。道州龙船头独具特色,既具艺术特点,又具符号意味。外地龙舟只有清一色的“龙头”,而道州龙船头除了龙头形,另有虎形、凤形和麒麟形。龙、虎、凤又分开口、咪口(闭口)两种形制,并且,龙又从颜色上细分为金龙、黄龙、赤龙、白龙、青龙、乌龙,虎也分为金虎、黄虎、红虎、白虎、黑虎,凤则有红凤(又称金凤)。不同形制、不同颜色的龙、虎、凤头的制作,雕刻精细生动,造型优美,极具工艺美术价值。
每一个龙头的颜色都是有来历的。如道江镇东阳社区东阳坊村有15只金龙头龙船,因东阳村有座供奉“火神爷”的火神庙,他们的龙船头是金色的。东门乡东门村有黄龙庙,营江乡阳乐田村有乌龙庙,西洲社区有白龙庙,所以有黄、乌、白龙头船。道州龙船属道州型,造型奇特,与别的地方的龙船不同。船身长20米,宽1.2米,平头翘尾,头低于尾,船头的头属活动式的。竞赛时可装上龙头、凤头、虎头等。尾部装饰彩旗,船身头尾离水各0.60—0.80米不等。划船的人员即桡手,一般为20—30人。
村庄龙船下水,全村老少一起到河边欢送,鞭炮声不绝于耳。划时,掌头者立于船头,左手扶龙头,右手握红色彩旗,为全船的指挥者。掌舵一人居尾,多为经验丰富之老手。鼓锣居中,敲锣者坐于舱中,击鼓者巍然立船上。桡手听鼓下桡,徐疾有度,姿态潇洒。竞赛时,四船奋进,锣鼓大震,桨劈银浪,击水如飞。桡手一边划水,一边大声吆喝“划啊,啊嗬”。两岸呐喊助威,场面令人激动。即使刮风下雨,大家全身湿透,也要坚持到底,决不半途而归,充分体现道州人粗犷、慓悍、坚强和勇争上游的豪迈性格。
龙船赛以节前三天最盛,每天观众逾二十万人,挤满了县城潇水河两岸的十几里长堤上,可谓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参赛龙船聚集在道州文昌阁所在的西洲公园进行比赛,这些道州龙船来自道州一镇五乡三十三个行政村,多达150条以上, 据道州文化、体育部门统计,道州人民群众每年为龙舟赛活动自发性投资捐款累计金额在2000万以上,规模一年比一年大,年年乐此不疲。参加的绝大部分是农民,即使是在外地打工的村民,每年临近这个时节都会请假回来,积极参加此项活动。在这里,龙船比赛是一种民俗,更是一种文化。
举办龙船赛,对于增进人民团结、增强群众体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弘扬道州民间传统文化、培育龙船产业有着重要意义。(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