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省艺术研究院官方网站
新编花鼓小戏《敬老院风波》讲述的是某村乘乡村振兴的春风准备以夏荷家为试点,打造精品民宿,发展乡村旅游。为了打消“女儿”夏荷的顾虑,让其心无旁骛创业,瘫痪多年的王奶奶瞒着夏荷跑到乡里新建的敬老院准备住下来。护工小菊正要领着王奶奶去办入住手续,被匆匆赶来的夏荷阻止。围绕王奶奶究竟是不是五保户、该不该住敬老院的问题,三人发生了争执。不明真相的小菊责备夏荷不孝,但当弄明白王奶奶和夏荷是一对特殊的母女关系,原来老人早年照顾了父母双亡的夏荷,后来夏荷又辞工赡养中风瘫痪的老人,小菊听完后表示要接过爱的接力棒精心看护王奶奶。弥足珍贵的人间真爱在不同姓氏、没有血缘关系的三代人中得以继续传承、继续接力。
一、花鼓小戏《敬老院风波》总体观感
随着婉转悠扬的乐声响起,永兴县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的新编花鼓小戏《敬老院风波》于10月26日在益阳市大剧院上演。该剧参加本次展演的目的是以现代题材为主,反映现实生活,提倡和谐新风,以与老百姓关注的事件、老百姓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为创作素材,内容健康,积极向上,反映了当代社会的精神风貌,崇高的理想追求,高雅的审美情趣,丰富的精神生活。看了演出,不仅令人耳目一新,也如一阵清风,徐徐吹来,颇有惊喜之感。
二、花鼓小戏《敬老院风波》艺术特征
永兴县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演出的新编花鼓小戏《敬老院风波》是戏曲艺术的扛鼎之作,我们很欣喜地看到当代戏剧工作者似乎并不满足于用老祖宗留下的遗产混饭吃,他们用当代意识和视角,甚至是现代题材来承载古老的戏曲,让传统艺术摆脱高台教化,最大限度地发挥娱乐功能;新创作古装小戏既被当代观众认可,同时又不“离经叛道”。他们用一部部可圈可点的作品和一次次敢为人先的策划,为湖南花鼓小戏在当代语境下赢得话语权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1.小戏不小,主题紧扣时代脉搏是湖南花鼓小戏最大亮点。新编花鼓小戏《敬老院风波》反映了现实生活,突显了社会难点、热点和焦点。这场小戏情节紧凑,言简意赅,高潮过渡自然,小中见大,以一滴水见太阳,毫不夸张地说,小戏不小,展现的是社会大舞台,让人不得不敬佩编剧的才华和敏锐。
2.贴近生活,乡土气息浓郁芬芳是花鼓小戏的艺术特色。新编花鼓小戏《敬老院风波》乡土气息极其浓郁,对白、唱腔中的乡土语言特色自不待言,甚至连舞台上那些简单的布景、简朴的道具和简洁的衣着等等,都无不让人感受着来自自然的那种亲切、温馨与平和,既充分展示了本地文化特色,又易于在大众中演出传播,我们各地的地方戏如果都能达到这种本土唱腔与内容的完美融合,相信地方小戏会更加呈现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艺术景象。
3.表演到位,舞台艺术锦上添花是湖南花鼓小戏的诱人魅力。据了解,参与花鼓小戏《敬老院风波》表演的演员们,虽然他们都不是大腕、名家,但由于他们的认真、敬业,使整场演出一气呵成,精彩纷呈,毫不夸张地说,他们的表演与一些所谓大腕比丝毫也不逊色。可以看出,饰演者唱腔优美,人物刻画传神,表演娴熟自然;表演功夫轻盈,夸张诙谐,既可憎又可笑;扮演者唱念做打都很到位,喜怒哀乐淋漓尽致,使这出戏高潮迭起,引发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小戏也能登大雅,四海扬名闯天下。我省是全国闻名的戏曲大省,促进我省戏曲艺术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使湖南的传统民族文化得以发扬光大。我们相信,湖南花鼓小戏唱响在春天里,一定会趁势发展,老树发新枝,开出枝繁叶茂的美丽奇葩。
三、地方戏曲的艰难处境
地方戏曲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来就深受华夏民族的青睐,也深深地影响着各民族的文明和进步。优秀文化艺术成果的展现和提升,促进了舞台艺术的发展和繁荣,其中深受大众喜欢的地方戏曲更是花团锦簇,万紫千红。湖南花鼓戏是艺苑里的枝枝奇葩,大众心目中的宠儿。作为民族文化的优秀成果,璀璨夺目,深入到百姓的万户千家。然而,历史的脚步走到21世纪的今天,地方戏曲作为人们视听享受的形式,似乎变得没有从前那么重要了,甚至显得有些颓废,一蹶不振,出现滑坡现象。是什么原因呢?无非有二:一是受变化万千的艺术形式牵制所困扰;二则是自身不强缺乏竞争后劲而造成的衰退。随着时代的变迁,戏曲一枝独放的景象再也不复存在,地方戏曲虽然也在坚持排练和演出,可看戏的观众数量每况愈下,看戏的热情都不是很高,中老年人爱看老戏,年轻人则爱看通俗的、流行的音乐歌舞节目,嫌戏曲演出节奏太慢,从而造成了一个戏台下出现两层人:老的想听传统戏,小的想听流行歌,各有各的要求,各有各的爱好。观众欣赏的口味产生了变化,这就需要我们从事地方戏曲的工作者们提高竞争能力,提升竞技水平和优良的服务质量,与时俱进,以适应市场不断的新变化,搞清楚、弄明白市场需要的就是观众需要的深刻内涵。
文/袁孔斌(永兴县政协)、
刘生云(永兴县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