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省艺术研究院官方网站
《徐九经升官记》是我团在2014年从京剧移植过来的,当时安排我的角色是司务甲,后调整我演徐九经,这也是我在戏曲路上排的第一个新戏,其实很难胜任,但作为上演剧目、培养青年演员,还是排完了,就是对徐九经这个人物没什么认识,时隔七年,再次复排“徐九经升官记”,通过几次外出学习,知识的积累和学习京剧、湘剧等其他大剧种,我对“徐九经”这个人物有了重新的认识和了解。
这次《徐九经升官记》参加第七届湖南艺术节经典复排展演,我作为“复排导演”和“徐九经”扮演者,虽压力很大,但也是一次成长的过程享受。
《徐九经升官记》是根据相声《姚家井》的故事改编而成,讲述的是明朝书生徐九经才高八斗,中了头名状元,但因相貌丑陋,被安国侯参奏一本,贬为玉田县令。九年后,恰巧安国候和并肩王两家的一桩“双龙夺珠”公案惊动了整个朝野,碍于两家强大的权势背景,无人敢审此案,并肩王举荐了与安国侯素有积怨的徐九经升为大理寺正卿,专审此案。徐九经上任后,面对旧怨新恩,在权势的重压下,抉择于是非恩怨和惩恶扬善的内心斗争之中,当他查清了案情的真相,不念旧恶,不畏权势,伸张正义,惩处了真正的犯人,自己却不惜脱袍挂冠卖酒为生,展示了一个“体歪心正”的好官的为官之道。通过这个故事透露出封建社会那些无良高官用人歪道,目无王法,干扰司法,仗势欺人的行径,也赞扬清官虽难却忠于职守,无私无畏,淡泊名利的品格和过人的智慧。
此剧是喜剧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大胆启用丑角来挑大梁,我们移植成花鼓戏,既要向京剧学习程式,也要展现花鼓戏的特色,以歪脖树象征性的体现徐九经的丑,打破常规,除了常见丑角插科打诨外,塑造喜剧角色,还有大段唱腔“当官难”来演绎悲,喜兼正剧人物。徐九经的表演用了文丑程式,兼有小生、老生身段,似丑非丑,似生非生,丑中有生,生中有丑,故此丑不丑,洒脱至趣。
一坛玉田酒作为贯穿全剧的道具,从李小二以酒给徐九经送行,到徐九经献酒、赚酒、醉酒、卖酒等行动,形象地展示了主人公的命运,也显现了徐九经清廉、机智、平易近人的性格,在玉田县冷落了九年的徐九经,两袖清风,一身正气,千迁大理寺之时,李小二送他一坛玉田老酒交代了他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算得上是个清官,王爷举荐为三品正卿,本该以酒谢王爷知遇之恩,但因要换回李倩娘就转送候府了,既避免了“生米成熟饭”又巧妙地将送出去的酒要回来,这一进一出,显示了徐九经的聪明才智,本想以酒换剑,却以激将法请来了皇帝赐的尚方剑,上任时曾发誓“戒酒不饮”,描绘了徐九经的决心,在李小二说明原委发觉自己全错了后,开坛痛饮,经过一番醉中醒,醒中醉,徐九经人醉心明,巧施机谋,终于秉公断明抢亲一案,案明了,心更明了,这位有着喜剧性格却又被悲剧命运所掌握的大理寺代正卿最后选择了青衣小帽,挑坛卖酒的人生归宿。
一段当官难,句句包含徐九经对官场的深切感受,以前因五官丑而难当官,现在因良心在而当官难,通过一连串的“官”来宣泄心中的愤怒,将所有情感化作一句“我劝世人莫做官”。
当徐九经置身于个人恩怨与官运前程之中时,他没有有仇必报,而是以德报怨,公正执法,展示了一个小小判官的心路历程与为官之道,他在工作中表现的仁德与风骨,也将成为人性最真、最美的伟大力量。
文/黄桂泉
益阳市花鼓戏演艺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