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省艺术研究院官方网站
一台好的剧目之所以能成为经典,除了其深邃的文化意蕴,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独具特色的艺术表达所构成的坚实内核外,更因作品可以为不同时代的演员提供展示才华的空间,能受到不同时代的观众喜欢。阳戏《姊妹易嫁》就是其中之一。该剧由国家一级导演童晓阳担任艺术指导,青年导演张洁执行导演、国家一级作曲,欧阳觉文担任音乐指导,国家一级演奏员赵鸿飞担任配器,国家一级舞美师徐兴加担任舞美设计,国家一级舞美(灯光)设计师安小华担任灯光指导。
《姊妹易嫁》故事出自清代杰出文学家蒲松龄之手,写山东掖县(今莱州市)富户张友旺的长女张素花自幼与毛纪订婚,素花嫌毛家贫穷,特别是听妹妹素梅说毛纪从京城科考回来依旧一身旧布蓝衫来迎亲时,满腹埋怨地说:“纸糊的舟船下不得水,土柱子怎能当梁撑。放牛的若能当了官,谁还种地受贫穷。他若得中是我的福,他若是落了榜,一刀割断这根绳……”任凭妹妹怎么劝说都无济于事,素花执意认定毛纪名落孙山要与他悔婚。素梅深感毛纪真诚,敬重其人品,在父亲心急如焚,万般无奈之下她只得代姐出嫁。可当素花得知毛纪中了头名状元,一身旧布蓝衫不过是前来试探她而已时,追悔莫及。
该剧以妹代姐嫁的故事为核心基础,对原故事进行了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创造性改编。把原来的鬼故事变成了一个充满人间烟火气的故事,给原来故事中有姓无名的人物分别取了名字,将毛纪在姊妹易嫁后中了头名状元,改成了易嫁之前,且故事以此为高潮戛然而止。这样的故事使观众看起来更紧凑,矛盾更集中,更有戏剧性。虽然是复排剧目,但该剧在平凡中彰显出了不平凡的亮点,让观众鼓掌叫好,回味无穷。
一.真实性与舞台传奇性统一
《姊妹易嫁》剧情生动有趣,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导演运用了许多夸张的喜剧手法,如剧中穿插素花对美好爱情向往的梦幻场景及群众拿着小板凳的集体场面和毛纪对人性的拷问等,相同的时空讲述着不同的心声。这种大胆的想象力,符合当时剧中人物的身份。真实性与传奇性随故事向前递进得到了有效统一,给了观众不同的艺术美感与想象。试想,哪个女孩子不愿意自己有个好的归宿,能嫁个好人家,找个好夫婿?素花对美好爱情的憧憬放在当代肯定是入情入理的。可从历史的深度回望,从毛、张两家的情感上来讲,素花这种对爱情的美好追求又失之于常理,原因是她不仅嫌贫爱富,还忘恩负义。这在当时的社会,自当是不被人看好,好在有妹妹素梅代嫁。否则,张家颜面扫地……蒲松龄笔下的故事自然不是空穴来风,他力图展示较为纵深的人物命运,探索和认知人性的追求。一部好剧,如果情节完全虚假失真,不管艺术手段如何高明,也不会令观众信服,使人感动。观众甚至会因审美期待故事失真而大为扫兴。当然,这里所指的真实性并不是照搬生活中的真人真事要和生活中的一模一样,而是经过集中,典型化的,不违背生活逻辑且符合典型人物事件,包括矛盾冲突向前递进,人物性格的向前发展都能合情合理,使观众感觉故事就发生在自己身边,和生活本身没有区别。这种感觉就是戏曲艺术的魔力造成的,而这种魔力恰恰就是我们常说的舞台传奇性。
二.启迪性与舞台娱乐性统一
《姊妹易嫁》,全剧赏析,轻松中透着紧迫,诙谐中透着严肃,跌宕起伏,有哭有笑,观众一目了然很容易在剧中分辨出真、善、美与假、丑、恶,即便在飞速发展的今天该剧仍不失其启迪与教育意义。该剧人物不多,且性格分明,加之阳戏独有的演唱特点“金线吊葫芦”即演唱中真假声相结合,唱词用真嗓,拖腔用假嗓翻高八度的技法使观众收获到不一样的艺术审美与享受。其实,这出戏不止是在讲一个故事,而是在讲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关系本身就是复杂的,每一种关系背后都能延伸一个故事,但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也是这出戏奇妙好看的地方。剧中张友旺扮演者吴哲,素梅扮演者石雪芳,素花扮演者田曼漫、毛纪扮演者田中华都是好样的,其夸张、诙谐、风趣、活泼、可爱、潇洒、儒雅,倔强等表演技巧,情理交织,曲折错落,相映成趣。几个人物一台戏,使得每个角色都很出彩。全剧以情感依托为主线,台上喜怒哀乐,台下啼笑皆非,给观众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要说美中不足,个人觉得绣楼外那场戏,岳父张友旺站着给女婿毛纪倒茶,毛纪坐着既不起身,也不回礼,此举貌似有点欠妥。还有群戏和群演及个别主要演员表演、基本功还可以再强一点,尤其是群演,哪怕只有一句道白、一句唱腔或一个亮相都要认真对待,戏曲属综合表演艺术,正所谓红花还须绿叶配,龙套或群演演好了,那也是了不起的。一个好的戏曲演员,除思想过硬,生活过硬外,舞台表演技巧更要过硬。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只有这样,才能让精品更精,才能共同创造好完美的舞台表演艺术。
三.阳戏,在创新发展中成长
阳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纵跨十五代,横跨湘鄂西,声驰九澧,誉满三湘。其真假嗓相结合的“金线吊葫芦”演唱,堪称“三湘一绝,五溪奇葩”。2011年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第七届湖南艺术节复排经典剧目《姊妹易嫁》通俗易懂,老少皆宜,尤其是剧中部分明快的唱段朗朗上口,易于传唱。这是一出“三性”统一,值得赞扬,值得总结经验的好戏。二度呈现为该剧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舞台上简约而不简单的舞美设计,使舞台调度灵动流畅,层次感与画面感兼具,很有艺术感染力。可以说花小钱,办大事。不仅培养锻炼了演员,关键在共圆中国梦,新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张家界阳戏传习所,守土尽责,在创新发展中成长,在脚踏实地的与时俱进。
文/高世逢
株洲市戏剧传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