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艺术研究院官方网站

联系艺术研究院 0731-89826678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科研> 剧目研讨
“湘当有味”书法美术创作活动及展览项目征稿启事 日期:2025-04-29 “湘当有味”书法美术创作活动及展览项目征稿启事 在湖南深入实施全域旅游战略、加快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之际,用书画艺术生动呈现湘菜文化,传播湘菜文化,讲好湘菜… [查看详情]
2025 年《湖南书法》出版项目磋商邀请公告 日期:2025-04-28 2025 年《湖南书法》出版项目磋商邀请公告 华夏城投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受湖南省艺术研究院的委托,对2025 年《湖南书法》出版项目进行竞争性磋商采购,现采用… [查看详情]
湖南地方戏曲珍贵文献保护与推广工程成交结果公告 日期:2025-04-24 湖南地方戏曲珍贵文献保护与推广工程成交结果公告 一、委托代理编号:HNYC-2025ZB-010 二、项目名称:湖南地方戏曲珍贵文献… [查看详情]
湖南省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成果展示中心及艺术沙龙空间维修改造项目成交结果公告 日期:2025-04-18 湖南省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成果展示中心及艺术沙龙空间 维修改造项目成交结果公告 一、委托代理编号:HNSC-2025ZC-001 二、项目名称:湖南省艺术研… [查看详情]
【招标公告】湖南省书法院2025年度书法高级研修班项目竞争性磋商邀请公告 日期:2025-04-18 【招标公告】湖南省书法院2025年度书法高级研修班项目 竞争性磋商邀请公告 湖南省艺术研究院对2025年度书法高级研修班项目进行竞争性磋商采购,现采用发… [查看详情]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举办“湖南花鼓戏唱腔与民族声乐交流互鉴创新发展”主题征文活动的公告 日期:2025-04-18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湖湘文化传承和发展,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决定举办… [查看详情]
湖南省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调查、保护和利用工程成交结果公告 日期:2025-03-25 湖南省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调查、保护和利用工程 成交结果公告 一、委托代理编号:HNYC-2025ZB-007 二、项目名称:湖南省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 [查看详情]
国家艺术基金2026年度资助项目申报意向征集启事 日期:2025-03-21 国家艺术基金2026年度资助项目申报意向征集启事 国家艺术基金2026年度资助项目申报指南(详见链接)已于3月20日发布,项目申报期为2025年4月15日… [查看详情]
群星耀三湘——第七届湖南艺术节群众文化舞台艺术活动综评
时间:2022/5/11 11:57:32 来源:本站原创 915

第七届湖南艺术节群众文化活动于2021年12月15日在益阳大剧院拉开帷幕。来自全省14个市州创作、精选的群众文化舞台艺术节目13台依次亮相于周立波的故乡、素有“中国诗歌之乡”“花鼓戏窝子”美誉的溢美益阳。这些或满载时代气息、或铭刻红色记忆、或传承地域特色的节目,带着鲜明的精神内核,宛如芬芳的花朵,在这里争香斗艳、盛情绽放,令益阳人民和全国网络观众大饱眼福,回味不尽。由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共益阳市委、益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七届湖南艺术节群众文化活动,在承办方湖南省文化馆与益阳方面的具体组织下,得到了群众文化业内人士与湖南广大民众的广泛响应与积极参与,也得到了14个参与直播的省级文化馆与收看直播的观众们的点赞认同。三年一届的湖南艺术节是湖南省文化活动的重要品牌,体现了党委、政府对文化工作的高度重视与明确导向,也是湖南文化艺术创作的一次大检阅,代表着舞台文化艺术发展的一个新高度。就第七届湖南艺术节群众文化活动来说,创作硕果累累,举办圆满成功。这些得益于举办方、承办方、参与方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得益于筹备早、启动好,激活了全省民众的创作动力;得益于组织工作强劲有力,宣传推介十分给力。总之,第七届湖南艺术节群众文化活动,以人民为中心,群众高度参与,真正体现了人民的节日;以创作为中心,精品层出不穷,真正展示了艺术的盛会;以平台为中心,媒介强力传播,彰显了艺术节品牌效应;以品质为中心,讲评客观有力,催促湖南群众文艺勇攀群星高峰。作品整体品相越来越向好,创作题材越来越丰富,地方特色越来越浓郁,表现技巧越来越成熟,创作力量越来越强大。这些主要特点与亮点以及未来努力方向表现如下:

一、本届艺术节群文舞台艺术活动的主要特点

(一)以人民为中心,群众高度参与,接地气,真正体现了人民的节日。

第七届湖南艺术节群众文化活动为贴合大众,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通过初赛,从人民群众参与创作、表演的数百个节目中,遴选出了30个音乐类作品、30个舞蹈类作品、15个戏剧作品、10个曲艺类作品、15个少儿类作品,共100个优秀文艺作品,分别在益阳大剧院、清溪大剧院展演了舞蹈专场2场、音乐专场2场、戏剧专场2场、曲艺专场1场、少儿专场1场共8场比赛,形式和内容丰富多彩,参演人数达1500人。同时,为了满足更广泛的、不同层次的群众需求,艺术节还专门开辟了文旅志愿者“到群众需要的地方去”精彩节目展演1场,并在益阳市龙岭工业园、市民文化中心、紫薇村、茶业市场开展了4场群文节目巡演,把更多优秀的群文精品送到基层,送到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去。活动一直持续至12月24日晚圆满结束。不论是在剧场,还是在社区演出,每一场都是热气腾腾,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响应,可以说艺术节给社区群众与广大艺术爱好者带去了一场场难得的艺术的饕餮盛宴。特别是本届艺术节安排在全国人民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之际与新年即将起航之际,湖南人民以这样一场盛大的艺术节献礼致庆,喜迎新年,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参与艺术节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给人们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较之于往届艺术节,本届艺术节无论是创作者、参演者还是观众,年龄层次更显丰富。参演者中,老年节目与老年演员明显增多。如:怀化雪峰山艺术团表演的舞蹈《一群婆娘扛碗嗨》,表现的是一群泼辣豪爽的土家中年妇女,傍晚收工回家做饭后,夯着大土碗,相互串门,相聚比菜比酒,逗吃逗喝,直喝到高山流水、互敬互喂,共享邻里和谐的故事,侧面表达了乡村兴旺、百姓幸福、感党恩泽的现实主题,这个节目就是一群平均年龄60岁左右的老演员自发创作、自费排练、在文化馆的指导下一路闯关进入决赛的。艺术团团长张淀笑言:“我们的演员都是妈级干部、奶级干部组成,我们跟孩子们同台演出,我们比不过乖就比土,比不了技巧就比特色,比不了年龄就比开心。”长沙市天心区阳光艺术团参演的舞蹈节目《山涧十八洞》,演员也大多是老龄演员,但他们却以他们的热情、自信与独有的群众文化特点,演出了时代的气息与地域的特色。戏剧专场里也有很多酷爱群众文化的老戏骨,民乐队几乎多是老演员,他们满心热情参与创作,满心欢喜演示自己对生活的理解与对艺术的热爱,毫不避讳地与青年、少儿朋友们同台竞技,他们只管把自创、自演,将自己的无比开心与幸福美好完整地呈现给人们,总是令人肃然起敬。无论是作为创作者还是表演者,无论是作为线下的现场观众还是作为线上的600万追节现场观看直播的网友,无论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湖南艺术节都给他们的现实生活带来了色彩与欢喜,都给他们的兴趣爱好赋予了翅膀与活力,看着这些乐在其中的人们,真正体悟到,艺术节是属于他们的,是他们的节日。艺术节真正激活了人民群众参与文艺创作的热情与灵感,打造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舞台艺术,提升了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以创作为核心,精品层出不穷,有水准,真正展示了艺术的盛会。

为了把艺术节办成讴歌时代和人民、礼赞建党百年伟业的盛会,全省各市州加大了文艺创作扶持力度,坚持以创作为中心。全省群文工作者紧贴生活、扎根人民,新创了一大批主题突出、群众喜闻乐见,兼具时代特色的优秀群众文艺作品。本届艺术节群文舞台展演的100个节目都是清一色优秀原创节目,均是从全省大量原创作品中,通过市州先自选、筛选上报,省文化和旅游厅再组织专家经过严格比对、精选、初评出来,然后再要求创作方反复复排才进入展演的,均为百里挑一的优秀作品。通过反复修改、打磨,他们中展露出了一批具有群星气质的高质量的群众舞台艺术精品,比如30个音乐类展演作品中获得最佳作品奖的12个作品:邵阳选送的男女小组唱《山村的早晨多么美》、衡阳选送的男女声表演唱《嗒嗒酿》、怀化选送的男声小组唱《甜甜的吆喝》、长沙选送的女声表演唱《太阳晒在山坡坡》、男声小组唱《外卖哥》等;29个舞蹈类展演作品中获得最佳作品奖的12个作品:长沙市选送的盲人群舞《远方 远方》、株洲市选送的群舞《走》、邵阳市选送的群舞《追梦者》《月嫂》、湘潭市选送的群舞《大门口》、怀化市选送的群舞《布谷催春》、常德选送的群舞《匠心》等;15个戏剧类展演作品中获得最佳作品奖的6个作品:常德市选送的荊河小溪《兰江渡》、永州市选送的戏剧《瑶歌不老唱千年》、长沙市选送的戏剧小戏《奶奶忘不了》、岳阳市选送的花鼓小戏《告别》《风吹稻花香》、湘西州选送的小苗戏《车过苗寨》;10个曲艺类展演作品中获得最佳作品奖的4个作品:常德市选送的常德丝弦《不屈的吼声》、鼓盆歌《菜园》,益阳选送的益阳弹词《古曲新韵》,长沙市选送的快板《红色潇湘映朝晖》;15个少儿类展演作品中获得最佳作品奖的6个作品:长沙市选送的少儿舞蹈《十八洞夏令营》、怀化市选送的少儿舞蹈《小小旱龙舟》《嘻嘻嘻蜘蛛和蚊子》、益阳市选送的幼儿舞蹈《拼拼我的图》、长沙市选送的少儿小品《吉娃变形记》、株洲市选送的少儿舞蹈《赶鹅》,等等。所有获奖作品无论是从选材、编导、主题表达,还是艺术技巧、演员展示等多个方面均具备了一定基础与看相,琳琅满目的原创艺术,不时赢得观众的满堂喝彩,也得到了来自省外的专家评委们的高度评价。有专家表示:看完每场节目,感觉很兴奋、很激动,这些节目很丰富、很耐看,湖南不愧是文化大省,有一批好编剧、好演员,也有好的群众基础与创作机制。湖南艺术节一届接一届,不忘初心,始终坚持以创作为中心,始终坚持抓创作、树精品,才有了一届届盛大艺术节的芳香满园。

(三)以平台为载体,媒介强力传播,有影响,彰显了艺术节品牌效应。

为了让人民群众畅享高品质的艺术节盛会,使人民群众有更多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主、承办方坚持线下线上齐宣传,主流媒体与网络平台齐推进,多方位为艺术节“增流”。第七届艺术节“三湘群星奖”9场群文活动均进行了实时现场直播,国家公共文化云,湖南公共文化云,湖南省文化馆,江苏、广东、辽宁、天津、安徽、江西、北京、湖北、重庆、云南、河南、广西、吉林等14个省级文化馆参与了直播活动。据初步统计,仅在线收看现场直播的人数就达5999858人。科技的进步,直接提升了艺术节传播面和知晓度,大大增强了湖南文化品牌的影响力与群众文化的艺术感染力。文艺塑魂,文艺立心,文艺为时代代言,文艺为社会明德, 艺术节那一场场思想深刻、清新质朴、生动有力的节目,让更多的人民群众享受生活品质的同时,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与深深的鼓舞。

(四)以品质为根本,讲评客观有力,有湘味,催促湖南群艺勇攀群星高峰。

为了促进湖南艺术节不断实现良性发展,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湖南特色的优秀作品,推动三湘文艺从高原走向高峰,以文艺高质量发展彰显湖南精神文化力量,省文化和旅游厅专门从省外聘请了各门类群文舞台艺术专家到艺术节现场观演,为湖南把脉,并在展演结束后,针对舞蹈、音乐、戏剧、曲艺及少儿五个专场专门举办了第七届湖南艺术节群众文化舞台艺术终评五场专家点评会。评委的点评有毫不吝啬的夸张和赞美,也有一针见血地指出不足和问题;有一点一滴的鼓励和肯定,也有客观善意的改进意见和具体建议。讲评机制的完善,让我们从他人的眼里看到了自己的精彩,也看到了自己的问题,使我们进一步增加了对自己的认知与对“群星奖”的认知,也使我们找到了与群星奖的距离,以及需要努力改进与突破的方向,从而促使湖南群文跨过高原,勇攀群星高峰。

二、本届艺术节群文作品创作亮点

(一)作品品相整体态势向好

从本届艺术节群文作品中涌现出来的一批相对精品来看,作品品相越来越好,来自外省的评委们给予了极大的鼓励与中肯的点评。如音乐组评委们感言:通过本次艺术节,看到了湖南音乐的高度与厚度,两场音乐美轮美奂,精彩亮眼,题材丰富,形式多样,思想深刻。舞蹈组评委在点评中讲道:湖南艺术节的节目各具特色,题材丰富,选材、立意、艺术手段、风格都很全面。戏剧组评委看完两场小戏演出后,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和鼓励,点评道:看完演出,感觉兴奋、激动、耐看,湖南有好编剧、好演员、好的群众基础与创作机制,题材很丰富,不愧是文化大省。曲艺组的评委们对湖南曲艺给予了高度评价:本台曲艺节目,档次高,思想性准确;湖南曲种丰富,有着丰富多彩的曲艺形式,地方曲艺同台盛开,表演展示了实力,弘扬了主旋律,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体现了湖南曲艺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给予舞蹈专场充分肯定的评委组专家同时观看了少儿组演出后,也毫不吝啬溢美之词:少儿舞蹈创作力量强,有时代感,有地域特点、民族特色,令人耳目一新,超越成人口舞蹈节目,真正体现了童心、童趣、童真,想象力强,健康向上,可圈可点。

 (二) 作品选材越来越丰富

本届艺术节节目题材多样,有精准扶贫、乡村振兴、防疫抗疫、爱国题材、红色题材、乡村生活等家国大事题材,也有生活小事、科幻梦想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元素题材。这些主题鲜明的作品充分表达了人民对党对家的情感,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鲜明的地域特点,突出的民族风情,大胆的未来畅想。通过方寸舞台,抒发了湖南人民的生活之美、奋斗之美、创造之美、发展之美,展示了精神之美、情感之美与艺术之美。如反映新农村建设的荆河小戏《兰江渡》、现代花鼓小戏《书屋情深》、情景剧《蹚出新路子》,反映反腐题材的小品《负“鸡”请罪》,反映扶贫攻坚现实的花鼓小戏《告别》,反映时新政策的方言小品《三台风波》,反映抗疫防疫题材的祁剧《查岗》,弘扬友爱互助志愿精神的小品《生日快乐》,展现传统美德赋予新的文化高度的现实题材舞蹈《月嫂》等等,他们都具有一定的思想高度,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三)湖湘特色越来越浓郁

湖南是个多民族的省份,有汉、土家、苗、侗、瑶、白、回、壮、维吾尔等50余个民族,湖南的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等地方资源特别丰富出彩,艺术节的舞台上被广泛运用与呈现。如《布谷催春》以侗族哆耶舞的动作元素,以侗族大歌《布谷催春》的音乐元素创编,表现侗族同胞不负春光,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美丽新生活,建设美丽新侗乡的愿景和希望。群舞《天佑》《栽秧情歌》《闹塘》,小组唱《花瑶谣》,男女声表演唱《嗒嗒酿》少儿舞蹈《十八洞夏令营》《小小旱龙舟》《瑶山趣娃》等等,都彰显着各自的民族特色与地域风采。曲艺益阳弹词《古曲新韵》、武冈丝弦《萝卜眼里长铜线》等等,都自带地方特色,十分抢眼。戏剧是中国文化的根脉与源泉,小戏小品最贴近人民,贴近生活,贴近时代,在戏剧专场,展现湖南地方特色的小剧种也不少,有12个剧种,其中有4个小品、4个花鼓小戏以及祁剧、湘剧、荆河小戏、岳北山歌剧等都是湖南及各地方靓丽的文化名片,精彩纷呈。

(四)表现技巧越来越成熟

一是作品编创上具有清晰、完整的艺术表达。如花鼓小戏《风吹稻花香》讲的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知行统一,小中见大的一出新乡长上任记,主题鲜明,结构完整,戏很干净,舞美也好。如舞蹈《布谷催春》节目编排完整,舞蹈语汇突出。舞蹈《大门口》,全剧以“当上光荣消防员出家门,为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英勇牺牲在大门口,父母双亲在大门口盼望儿子回家过年的情感为主场,三幕的演出节奏,身为消防员的儿子因使命担当而奋不顾身,父母失去了唯一的儿子后痛不欲生之时,却迎来了众多的好儿子好女儿,最终完美落幕,让普通大众产生强烈情感共鸣,从而被美好的情感所洗礼、荡涤、升华。艺术节的舞台上,这样完整而具有灵幻表达的好作品数不胜数。

二是艺术技巧上,看到多样性、融合性、整体性提升的同时,背景、音乐、舞美等各方面都有了提升和加强。从一部分最佳作品的编创上,看到了作品的小中见大,见奇,见精巧,构思丰富洗练的艺术形式,令人耳目一新。如荆河小戏《兰江渡》不仅主题抓得好,非常集中地展示了新农村建设脱贫致富路上一个生动的小故事,同时技术上也有三个突出特点:第一,戏剧情景做到了极致化。所有冲突设于一条船上展开,矛盾一层一层剥开,有很多个回合,给人悬念,引人入胜。第二,演员三爹和兰书记表演松弛,演唱也很地道、出色。第三,舞台舞美好,音乐也好。舞美上显然下了功夫,有新意,有精确构思。音乐上保持了本土特色,为戏、为情景服务,在人物的情感里为演员表现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再如常德丝弦《不屈的吼声》,评委们也给予了高度肯定,认为该节目编排成熟,主次分明,演员亮眼,人物刻画好,专业拔尖,手眼身法,报字唱腔,舞台整体性好,乐队与演员融为一体,很精彩。

三是舞台呈现上具有鲜明的群众文化艺术特点。艺术节的群众文化舞台,散发着浓浓的群众文化气息。演员都是清一色的爱好文艺的群众,舞台节目展现的都是群众文化人群的特点、语言艺术、肢体艺术以及场景。如群舞《凤鸟朝阳》《山涧十八洞》《戏虾灯》《我在直播中》,器乐演奏《中国律动》、二胡与乐队《听洞庭》、表演唱《村里召开屋场会》,快板《红色潇湘映朝晖》等等,无一不打着深深的群众文化的烙印。

(五)创作力量越来越强大

这些年,湖南群众文化舞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展现出的精神风貌,艺术水准,值得称道,令人兴奋。本届艺术节,舞台精品不断呈现,创作人才不断增多,演员队伍不断壮大,令人刮目相看。以少儿专场节目为例,《去太空旅行》想象丰富,展示了当代少儿对未来的探索。《嘻嘻嘻蜘蛛与蚊子》童趣十足,形象抓得好。《十八洞夏令营》结构好,两个民族两种舞蹈摆在一起毫无违和感,尽显童真,干净利落的梳理和提炼,展示了城乡孩子的区别,演员也非常给力,基本功很好。幼儿舞蹈《拼拼我的图》立意好,构思巧,选材精,结构完整,精彩背后体现了编导的功底。每一个作品背后都有一大批优秀编剧、导演、音乐与表演人才,他们为艺术节添光增彩,将引领湖南群众艺术不断向前发展。

三、艺术节的使命与努力方向

经由申报、初评、终评、公示等环节,第七届湖南艺术节群众文化活动最终评选出作品类“三湘群星奖”最佳作品奖40个、优秀作品奖59个,项目类“三湘群星奖”30项和“三湘群文之星”30位。很明显,湖南艺术节群众文化活动的主要成果由“三湘群星奖”作品、“三湘群星奖”项目与“三湘群文之星”构成。“三湘群星奖”的设置,湖南做了很多年,显然对群星奖是很重视是有期待的。多年以来,一批批“三湘群星奖”项目与一群群“三湘群文之星”不断引领着湖南群众文化的发展,在湖南公共文化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使一个个“三湘群星奖”最佳作品、优秀作品不断脱颖而出,在三湘大地上载誉传播。但艺术节的使命,是让湖南群众文化从高原走向高峰,让“三湘群星奖”作品立意更高远、更有底气走向全国,持久吐芳,这便有了新的期待。围绕走向“群星奖”,评委组专家真诚地给出了很多十分中肯的意见。音乐专场湖北专家周曼丽老师大致是这样表述中国艺术节“群星奖”获奖作品的:体裁上,要具有时尚的审美;题材上,应具有群众性、思想性、地域性、民族性、艺术性、创新性,定位很重要,关乎走多远;技术上要注重技术技巧、绝技绝活;要把握作品的黄金分割点,作品要有感染力,要向高级感进军。这些要点将其提炼成一句话表达就是:群星奖作品一定是塑造灵魂产生共情,兼具时代气息、地域特色、绝技绝活的、群众文化的时尚表达。这就是中国艺术节“群星奖”的气质。为了这一份认知,为了实实在在地践行,湖南群众文化仍需再接再厉,把准主要努力方向。

(一)抓剧本,对标对表“群星奖”的评价标准,创作观念上力求突破。看湖南艺术节,我们满台都是好演员、好声音、好编导,缺的是上乘好作品。抓好作品,我们必须要充分认知群星奖,群星奖区别于专业比赛、非遗展示与主题晚会,是有其特质的。好作品选材立意上很关键,切入点要高、专、特,要深入生活,要以情动人,与观众产生共情。一位专家给出了群星奖好剧本见解:一是做好守正创新,二是敏感于时代属性,不局限于传统,即使是红色题材立意也应赋予时代感。三是要为人民抒怀,与观众共情,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方作品一方情。四是要放眼全国,着眼本土特色。同时,取材要聚焦,题材上要抓社会现象,要有时代性,要多写大时代下的小人物与普遍性事件,要一根主线不分叉,要升华主题,让小作品升华出大主题、大情怀,作品才有张力,才有深刻性与灵魂,才会更有高度、深度与温度。

(二)提品质,把握精品创作的特点,艺术技巧上力求突破。见人见事见精神才能出精品,文艺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离不开鲜明的人物塑造和永恒的精神内核,而这些除了在剧本创作上着力外,还必然要在艺术技巧上下功夫。艺术节每一场节目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不足,应引起我们注意:先看看戏剧专场,一是有剧情不合理,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恰如其分,写戏不能隔,要一看就明白。戏的主线要鲜明,戏不够爱情凑,则会缺乏逻辑,因此作品应善始善终紧抓主线。应匠心打造,以小博大,小作品,大主题,小巨匠,大能量。二是表演上有过犹不及,有的表演过分夸张,会扭曲人物形象。三是舞美、服装、舞台样式要贴切,以充分表现剧本人物,舞美是第二导演。再以舞蹈为例,至少要做到:编导构图完整,结构与逻辑清晰合理;色彩与节奏变化亮眼;舞蹈语言鲜明,肢体语言的创作有精准提炼。评委明确指出:叙事性舞蹈尽量不用画外音或字幕来表达来点题,要用舞蹈语言一以贯之。

同时,评委们对部分节目寄予了厚望。希望曲艺节目常德丝弦《不屈的吼声》,下一步的打磨能够让手上的道具再灵活、打开一些,打板表演再加强一些,调可适当变化,不要满宫满调,可多一些轻重缓急,跳进跳出,多一些变化,同时人物区分与转换可以更加加强。评委们对认可度比较高的作品也直抒意见。荊河小戏《兰江渡》,人物形象鲜明,老百姓喜闻乐见,希望再打磨提升;舞蹈类盲人群舞《远方 远方》、群舞《月嫂》、《走》等,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音乐类作品中女声小组唱《太阳照在山坡坡》色调好,可提升作品技术难度;《甜甜的吆喝》有机会竞争,应加强男生多声部伴唱;《嗒嗒酿》有技术难度,有地域特色,可以再打磨;《外卖哥》应旋律再多点,阿卡贝拉即人声乐队,歌词太多不利表现,少叙事,强化人声的器乐功能,层次上可更清晰。总之,还有其他专场也有很多好作品,前面提到了一些,不再一一列举,评委们都表达了喜爱与改进意见,总之,这些作品都来自人民,来自生活,来自时代,都具有很大的创新升华空间。

(三)抠细节,根据群众艺术的特质,时尚表达上力求突破。精品必须讲究细节,保有常识。本届艺术节个别节目存在一些细节与常识性问题,比如,服装道具不能有违和感应贴切贯穿,肢体的表达逻辑、语言的表达逻辑、文学的表达逻辑都要合乎常理,要自己先看懂、悟到、想透。再比如音乐专场,我们首先要解决好对创作作品的认知与定位问题,不要再出现晚会形式、独唱形式、歌伴舞形式的节目,音乐节目没有纯粹的伴舞,如有,那每一个伴舞也必须发声表达音乐,为音乐服务,否则,伴舞降低了音乐的质感。其次,创新点不够,手法过于传统,应赋予更多的时代气息与时尚表达。再次,应加强音乐的整体性、融合性,如形式与内容的整体性,各种手法的运用以及和声训练的融合度。同时,创作型歌曲,缺乏地域音调,缺乏思想性与超越性,走不远;有的好作品,由于结构受限,也难以走远;有的视频背景或场景切换太多,切换不在节奏上不融合音乐,甚至不搭调,都会影响音乐,因此一定要找到脉络、情绪,精准把握每个节奏、音符。再拿曲艺专场来讲,上台伴奏的演员,既是伴奏人又是演员,要有表演有交流,否则其一分一秒一字一错都会影响到群星奖得分。这些细节都很重要,都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改进。当然,群众文化在舞台呈现上自有其特点,但要冲刺群星奖,我们要有清醒的认知,还须加强科普,对标对表对要求,把准群星奖作品方向。

习总书记说,创造靠心血,表演靠实力,形象靠塑造,效益靠品质,名声靠德艺。第七届艺术节虽然结束了,但我们相信,通过艺术节的锻造,通过全省群文人与人民群众用心血来创造,用实力来表演,用德艺来塑魂,我们一定能创造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有魂、有根、有气质、有共情、有时尚表达的湖南群星奖作品,为全面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贡献群文人与群文精品的一分力量。

 

文/龙胜兰(湖南省文化馆)

姚  倩(湖南省文化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