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艺术研究院官方网站

联系艺术研究院 0731-89826678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科研> 剧目研讨
“湘当有味”书法美术创作活动及展览项目征稿启事 日期:2025-04-29 “湘当有味”书法美术创作活动及展览项目征稿启事 在湖南深入实施全域旅游战略、加快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之际,用书画艺术生动呈现湘菜文化,传播湘菜文化,讲好湘菜… [查看详情]
2025 年《湖南书法》出版项目磋商邀请公告 日期:2025-04-28 2025 年《湖南书法》出版项目磋商邀请公告 华夏城投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受湖南省艺术研究院的委托,对2025 年《湖南书法》出版项目进行竞争性磋商采购,现采用… [查看详情]
湖南地方戏曲珍贵文献保护与推广工程成交结果公告 日期:2025-04-24 湖南地方戏曲珍贵文献保护与推广工程成交结果公告 一、委托代理编号:HNYC-2025ZB-010 二、项目名称:湖南地方戏曲珍贵文献… [查看详情]
湖南省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成果展示中心及艺术沙龙空间维修改造项目成交结果公告 日期:2025-04-18 湖南省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成果展示中心及艺术沙龙空间 维修改造项目成交结果公告 一、委托代理编号:HNSC-2025ZC-001 二、项目名称:湖南省艺术研… [查看详情]
【招标公告】湖南省书法院2025年度书法高级研修班项目竞争性磋商邀请公告 日期:2025-04-18 【招标公告】湖南省书法院2025年度书法高级研修班项目 竞争性磋商邀请公告 湖南省艺术研究院对2025年度书法高级研修班项目进行竞争性磋商采购,现采用发… [查看详情]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举办“湖南花鼓戏唱腔与民族声乐交流互鉴创新发展”主题征文活动的公告 日期:2025-04-18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湖湘文化传承和发展,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决定举办… [查看详情]
湖南省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调查、保护和利用工程成交结果公告 日期:2025-03-25 湖南省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调查、保护和利用工程 成交结果公告 一、委托代理编号:HNYC-2025ZB-007 二、项目名称:湖南省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 [查看详情]
国家艺术基金2026年度资助项目申报意向征集启事 日期:2025-03-21 国家艺术基金2026年度资助项目申报意向征集启事 国家艺术基金2026年度资助项目申报指南(详见链接)已于3月20日发布,项目申报期为2025年4月15日… [查看详情]
赓续传统 弦歌不断 ——观花鼓戏《夫子》《豆腐西施》有感
时间:2022/5/26 10:14:37 来源:本站原创 2397

在第七届湖南艺术节的29台新创大型舞台剧目中,传统戏只有湖南省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的《夫子》和邵阳市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的《豆腐西施》两个剧目。可谓物以稀为贵,因而我对这两个戏充满期待,格外关注。

《夫子》是在长沙传统花鼓小戏《讨学钱》的基础上前伸后衍起来的,具有特别的价值和意义。邵阳花鼓戏剧团的《豆腐西施》这个戏,是在邵阳经典传统花鼓戏《磨豆腐》的基础上新创编的。两剧一脉相承,以古喻今,既有经典的传承,又有当下的创新;既有传统的基因,又有时代的解读。好听耐看,值得喝彩!这两部新创编的传统戏,贯穿着主创人员的巧妙构思,体现了他们的别具一格的眼光与熟谙戏曲规律的匠心,令我感到由衷的佩服!

传统花鼓戏《讨学钱》,又名《张先生讨学钱》。说的是没有真才实学的私塾先生张九如,前往学生家讨学钱,悭吝刻薄的学生家长陈大嫂万般挑剔,最后将先生赶出了门。《讨学钱》所揭示的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推翻帝制之后,封建腐朽的教育制度和教学内容没有退出历史舞台,而新的教育思想、体制、内容却处在萌芽之期。它以近乎闹剧的形式,将一个身处社会大变革时期的落魄书生尴尬的生存困境悲凉地呈现在观众的面前,令观者捧腹大笑,又让人莫名地心生悲凉。为之叹息。《讨学钱》,对从教者而言,他们也是无能为力、无所适从。旧教育的师道尊严已经废除,而代表那个时代的传授科学的先进的教育方针方法处在朦胧阶段。根据这一经典小戏新编的《夫子》,充分尊重原作,关注历史变革下的文人气节,全剧围绕主人公张夫子跌宕的人生经历展开故事的铺陈,讲述了私塾先生张九如屡试不第,但是依然踌躇满志,就在他自信满满今科赴试势在必得之时,朝廷一纸令下,宣布取消科举制度。这对他给予了致命的打击,梦想已经彻底破灭的张夫子为了生存,只得勉为其难开办新学。他也在尽力地顺应时代的变化,可是,不断变化的时局却让他不知所措,屡屡陷入艰难的生存窘境,他无所适从,不能自已。新时代的旧文人,自觉不自觉地坚守着被世人抛弃了的价值观。在国难临头之际,夫子以坚定的信念不顾一切地选择了抗争!令人肃然起敬。

中国歌剧舞剧院著名编剧徐瑛,他的父亲徐叔华是已故著名剧作家,代表作有花鼓戏家喻户晓的剧目《补锅》,也是经典歌曲《浏阳河》的作者。徐瑛自幼生活在湖南省花鼓戏剧院,在花鼓戏的熏陶下,14岁考入湖南省艺术学校花鼓科表演专业,19岁毕业后留校任教五年,后来考入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编剧专业,创作了《兵圣孙武》《宰相刘罗锅》《祭文姬》等优秀剧目。他在创作《夫子》时,重新设置了人物,扩充了内容,增设了矛盾冲突,加大了对环境和背景的描述,在构建人物关系时,安排恰当,多有看点。剧中《讨学钱》其实只是一个“戏引子”,徐瑛大手笔、大改动、大构思,对传统老戏中备受冷嘲热讽的迂腐文人张先生进行了一番“改造”。在传统花鼓戏中,徐瑛最为熟悉的就是《讨学钱》。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到:“年轻的时候只是觉得这出戏很热闹搞笑,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地对这出戏有了新的理解,也有了改编这出戏的想法”。他礼赞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把剧中人物放置在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中,向观众展示他们多舛的命运,描述了一个以传统文化涵养出来的夫子,在颠沛流离的战乱中所表现出来的民族气节与道德情操。梅溪湖大剧院宣传科刘月娥在《从踉跄入世到凛然正气》一文中,精辟的评论到:“该剧不仅生动展现旧时代文人在历史变革中内心的迷茫与彷徨、痛苦与焦灼、觉醒与反抗的心路历程,更难能可贵的是,通过夫子所坚守的仁、义、礼、智、信的精神信条,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在不同历史条件下重新焕发的时代之光”。《夫子》剧本结构巧妙,文采斐然,对白生活化,唱词精炼,诙谐幽默,全剧先喜后悲,既接地气,又有思想,给人启迪,发人深省。

久演不衰的邵阳花鼓戏《磨豆腐》是一出经典的传统小戏,通过夫妻二人一边磨豆腐一边唱小调的劳动场面,展现他们勤劳恩爱的幸福生活。“打豆腐,磨豆浆;黄豆子,粒粒光;黑豆子,压破一层皮,出白浆;水豆腐,嫩泱泱;煎豆腐,两面黄;油豆腐,三只角;腊豆腐,四四方;豆腐脑,赛参汤;咸豆腐干子,放五香……”这些唱词生动风趣,朗朗上口,老百姓耳熟能详。新编的《豆腐西施》一剧在小戏《磨豆腐》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充实、延展、创新,增加了花子婆、贾秀才、郎中、泼皮、乞丐等一个个性格迥异、特色鲜明的人物,表演场景从豆腐店扩大到了宝庆府梅溪小镇。全剧讲述的是明末清初的故事,勤劳善良的满姑嫁给了卖豆腐的张古董,两口子在梅溪镇开了一家豆腐店。丐帮主花子婆经常过来捣乱,与满姑产生了矛盾,但是满姑不计前嫌,与之交好。落第的贾秀才书写“豆腐西施”四字前往豆腐店还债,被张古董误解责骂,羞愤之下,他自觉颜面丧尽,回家上吊。满姑与张古董速速赶去,设法营救,将贾秀才接到家中一起生活,使得贾秀重拾信心面对生活。在张古董豆腐生意的一场危机中,花子婆临危而出,化解了危机。后来,满姑才知道花子婆就是张古董的后娘。贾秀才与花子婆情投意合,在满姑与张古董的撮合下,欢欢喜喜给二老操办婚事。剧終之时,梅溪小镇张灯结彩、锣鼓喧嚣、喜气冲天,到处洋溢着欢声笑语……该剧以轻喜剧的方式,表达了中华民族 “夫妻恩爱、敬老尊贤、积德行善、睦邻友好、扶危济困、见义勇为”等传统美德,折射出了人间的温情与大爱。

《豆腐西施》由一级编剧吴傲君先生担纲,这位著名的剧作家虽年已八十,但热情不减,佳作频出。《喜脉案》《蔡坤山耕田》两次获得全国剧本创作最高奖--曹禺剧本奖。风雨如晦的文化苦旅,吴傲君老师走得艰辛、走得稳健。他曾阐释他对“好戏”的理解:“我们为人民服务,拿什么服务?就拿戏;什么戏?好看的戏、有意思的戏。”他的风骨,他的才情,他的沉淀,写出了有意思、有意义的“人之常情”和“人之常态”。曾有记者徐亚平、周磊评价吴傲君:“他爱农村的土地,爱台下的观众,爱多彩的生活。所以,他的戏不像写出来的,是流出来的。他在生活的水里泡得发酵,往外一挤滴滴如珠,信手拈来皆成文”。

三年一届的湖南省艺术节是牵引和推动湖南文艺繁荣发展的重要活动,也是对近年来全省舞台文艺创作成果的一次大检阅。纵观第七届艺术节的29台大型原创剧目,各个院团都是凝心聚力,全力打造。作为一名观众,我对《夫子》《豆腐西施》这两个戏高看一眼。这两部戏都是源自经典,源自乡间,源自传统,又有发展、创新和突破,看点多,亮点多,戏味足,特色浓,散发着诱人的芬芳。一是编剧功底深,新瓶装旧酒,对老主题有新开掘;二是导演手法新,《夫子》的导演是中国评剧院一级导演韩剑英,执行导演是湖南省花鼓戏剧院一级演员宋谷,《豆腐西施》的导演是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教授赵伟民,执行导演是邵阳花鼓戏艺术遗产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一级演员李赛俭,他们配合,经验丰富,在导演构思、主题提炼、场次结构、场面调度、重点安排、节奏变化、氛围营造、时空处理、视听呈现等方面,都做出了新的探索,积极引导演员理解剧本、展开矛盾冲突,把握人物个性和人物关系,理清角色在“规定情境”中的有机行动,对剧种品质有新的提升;三是音乐设计妙,雅俗共赏,既有宁乡“讨学钱调”和邵阳“磨豆腐”调的原汁原味,又有“换骨头创作法”(欧阳觉文语)对花鼓戏音乐的延展和丰富,并融入了现代化的配器,使得旋律更美妙,层次更分明,情绪更贴切;四是演员表演好。《夫子》的主演是二级演员朱贵兵、一级演员李鸣,《豆腐西施》的主演是二级演员张佳媛、优秀青年演员杨远坤,他们唱做俱佳,台词清晰,表演松弛,从生活出发,从人物出发,既有各自的行当特点,又不被行当所束缚,凸显了人物的性格,对戏曲程式加以了适当的增删取舍,做到了灵活运用,很好地处理好了人物内心体验与表情、形体动作呈现的辩证关系,各有特色、各显风采,塑造了鲜活的舞台艺术形象,特别是朱贵兵的大段高难度唱段,堪称一绝,观众连声叫好。五是舞美、灯光、服装、化妆设计精。《夫子》的舞美设计由湖南青年舞美新锐张滴洋担任,《豆腐西施》的舞美设计由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边文彤担任,前者年轻,后者资深,但是都有实力,既在程式多元中营造崭新的舞台空间,又在风格特征上保留了地域文化的艺术特性,简洁、写意,想象力丰富。特别是张滴洋的舞美设计,依俗因人、承情宜境,体现了鲜明的创新意识和巧妙的艺术手法。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博士、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景俊美这样评价张滴洋:“拥有导演思维的舞美理念与设计法则,既很好烘托了戏的内容和精神,又延展了戏的艺术和美学。”(参见景俊美《扎根于成长的乡土——青年文艺工作者张滴洋设计理念探析》,载2021年12月25日《中国戏剧年鉴》)《夫子》和《豆腐西施》两部戏的化妆造型设计都是由湖南本土的一级舞美设计师江霞担任,她根据演员的特点,环境的变化,剧情的需要,剧种的特点进行装饰和美化,在过去传统戏的化妆手法上进行改良,注重刻画典型形象的本质特征,提炼富有表现力的艺术形象。

《夫子》《豆腐西施》不仅调动了观众耳熟能详的审美记忆,又提供给了新鲜的视听元素。这两个戏的成功推出,充分表明了湖南省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邵阳市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遵循戏曲艺术的创作规律,熟谙戏曲艺术的美学本质,发挥了剧种的特色与优势。  

旧中见新,新中见根。如何让湖南花鼓戏既保有自身的传统魅力,又积极介入当下生活,与时代保持同步,进入年轻观众的审美视野,保持良好的发展生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仅有的抢救、挖掘和保护是不够的,还必须传承、发展与创新。我想,这不仅仅是花鼓戏所要面对的,也是湖南其他剧种要思考的重要课题。“出新”必须“推陈”,“推陈”也要“出新”,让我们根植深厚的湖湘文化沃土,在传统题材剧目中注入新的精神内涵与时代解读,将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深度融合,湖南的戏曲舞台才会更加斑斓多姿,引人注目。


文/曾致

湖南广播电视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