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省艺术研究院官方网站
2022年元月4日晚7点30分,作为第七届湖南艺术节大型原创展演剧目,由长沙歌舞剧院,长沙交响乐团演出的大型红色革命历史题材民族歌剧《半条红军被》在长沙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倾情上演。
该剧复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长征路上,发生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红军某卫生队队长祝霞和马大壮、湘妹子三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2016年10月21日,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作了《一切贪图安逸的想法都要不得》重要讲话,用了湖南汝城沙洲村“半条红军被”这个红色经典故事,原文如下:“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反映军民鱼水情深的历史。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三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民族歌剧《半条红军被》一场跨越世纪的爱恋,给热爱民族歌剧的观众带来了久违的情怀与感动,更带来了歌剧舞台的突破与创新。
一、主题鲜明,结构流畅
民族歌剧《半条红军被》采用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加入了超强的现代理念和青春激荡的气息。主题鲜明,戏剧结构紧凑流畅。人物方面,既突出主要人物,也强调次要人物,最大限度地用歌唱叙述情节,情境与表现人物心理。众所周知,故事不一样,戏剧情境就不一样,人物的基调不一样,导演的要求和处理手段也就不一样。郑秋收的勇猛刚毅、祝霞的温柔睿智、天剩的憨厚、秀嫂的善良等,细腻逼真的精彩表演与演唱技法给观众呈现出了一个新型的舞台样式,塑造出了一批有灵魂,有血性、有本事、有品格、有温暖、有情怀的红军和老百姓形象。其人物的性格特点,心理状况、情感走向、精神追求等内在的“神”,都准确地刻画出来,加之音乐大气唯美,既有浓郁的湖湘民歌元素又有西洋浪漫的色彩与此起彼伏的剧情相得益彰。线上线下60多万观众无一不为平实勇敢的剧中人物所感动。该剧很好地体现了长沙歌舞剧院、长沙交响乐团用优秀文艺作品吹响新时代文艺舞台前进号角的决心和成果。
二、端庄大方,挥洒自如
感人至深的革命事迹,跌宕起伏的剧情和气势恢宏的舞台设计,以及先进的声光电效果,5G技术等,多场景呈现了长征路上革命先辈顽强战斗的写实画面,谱写了一曲烽火岁月,礼敬忠贤的革命赞歌。令所有观众仿佛置身于惊心动魄的革命岁月,无论是剧中表现的战争场面,还是红军走后,秀嫂面对瑶寨遭到白军保安团再次洗劫的奋勇抗争,以及爬雪山时女战士马大壮冻死长眠在凛冽的雪山和过草地时饥饿的小战士湘妹子为找果腹充饥的黄花草,身陷沼泽失去了弱小的生命等,每一个危急关头,观众不禁伸长脖子,攥紧拳头,胸中也燃烧起革命必胜的斗志,同剧中人一起喜怒哀乐,真实感受着红军在长征路上的舍生忘死,英勇不屈和坚定信念。值得一提的是歌唱家王宏伟主演的郑秋收与歌唱家刘一祯主演的祝霞令观众叹服,不仅嗓音洪亮,音色极好,独唱、对唱、二重唱、既有激越高亢之兴奋,又有余音绕梁之曼妙,情美、味美,美在人物情怀的抒发,美在塑造人物之表达。二人在舞台上端庄大方,挥洒自如。让观众亢奋过瘾,激情澎湃。精湛高超的演唱和表演技艺使郑秋收与祝霞两个人物惟妙惟肖站在了更高的艺术角度,赋予了他们勇敢的精神和刚强的性格,致使每一场下来观众掌声雷动!
三、寓教于乐,震撼人心
《半条红军被》于润物细无声中传播革命故事,宣扬革命情怀,集观赏教育于一体,融民族歌剧与革命题材于一身,彰显了红色意识在新时代的渗透与接力,重塑了平凡的英雄人物在风云岁月中的坚守与拼搏,实现了革命先贤在当下世界的精神延续。这是一出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心的好作品,讴歌了红军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伟大精神,讴歌了老百姓善良淳朴的大爱情怀,是穿越历史,不忘初心,弘扬中华民族自信、自强、自尊的舞台匠心运作。总导演黄定山在艺术审美和文化品位的把控上,做到了以文化育人,以艺术养心的效果。观众在享受艺术的同时,也受到了爱国主义精神的熏陶。时至今日,沙洲瑶寨以及中华大地上的每一位子民,都是往昔革命精神的播撒者,正循着革命先辈的足迹,在神州每一片土地上为建设祖国,富饶家乡,为早日共圆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散发着光和热。
结语
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无人能忘记革命先贤的功绩,是他们为民族大业前赴后继,万死不辞。是他们拓于荒原,斫于深山,才为后人争得了广袤富饶,和平的安稳之地。民族歌剧《半条红军被》,寓教于乐,震撼人心。“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在艺术高峰的路上,只有登高望远,才能走向更大的辉煌!相信民族歌剧《半条红军被》在今后不断打磨提升中将成为中国歌剧舞台又一经典扛鼎力作!
文/高世逢
株洲市戏剧传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