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艺术研究院官方网站

联系艺术研究院 0731-89826678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科研> 剧目研讨
基于戏剧视角的“湖湘文化”基因解码数字化创新表达示范项目成交结果公告 日期:2025-07-01 基于戏剧视角的“湖湘文化”基因解码数字化创新表达示范项目成交结果公告 受湖南省艺术研究院的委托,湖南国招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对基于戏剧视角的“湖湘文化”基因解码… [查看详情]
基于戏剧视角的“湖湘文化”基因解码数字化创新表达示范项目磋商邀请公告 日期:2025-06-19 基于戏剧视角的“湖湘文化”基因解码数字化创新表达示范项目磋商邀请公告 湖南国招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受湖南省艺术研究院的委托,对基于戏剧视角的“湖湘文化”基因解码… [查看详情]
2025年度书法高级研修班项目中标结果公告 日期:2025-06-03 2025年度书法高级研修班 项目中标结果公告 2025年度书法高级研修班项目进行竞争性磋商评审采购项目于2025年5月29日结束,现将中标(成交)结果公告… [查看详情]
2025 年《湖南书法》出版项目成交结果公告 日期:2025-05-13 2025 年《湖南书法》出版项目成交结果公告 一、委托代理编号:HXCT-ZC2025007 二、项目名称:2025 年《湖南书法》出版项目 三、中标(成… [查看详情]
“湘当有味”书法美术创作活动及展览项目征稿启事 日期:2025-04-29 “湘当有味”书法美术创作活动及展览项目征稿启事 在湖南深入实施全域旅游战略、加快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之际,用书画艺术生动呈现湘菜文化,传播湘菜文化,讲好湘菜… [查看详情]
2025 年《湖南书法》出版项目磋商邀请公告 日期:2025-04-28 2025 年《湖南书法》出版项目磋商邀请公告 华夏城投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受湖南省艺术研究院的委托,对2025 年《湖南书法》出版项目进行竞争性磋商采购,现采用… [查看详情]
湖南地方戏曲珍贵文献保护与推广工程成交结果公告 日期:2025-04-24 湖南地方戏曲珍贵文献保护与推广工程成交结果公告 一、委托代理编号:HNYC-2025ZB-010 二、项目名称:湖南地方戏曲珍贵文献… [查看详情]
湖南省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成果展示中心及艺术沙龙空间维修改造项目成交结果公告 日期:2025-04-18 湖南省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成果展示中心及艺术沙龙空间 维修改造项目成交结果公告 一、委托代理编号:HNSC-2025ZC-001 二、项目名称:湖南省艺术研… [查看详情]
“有一种红,那一定是中国红”——观舞剧《热血当歌》有感
时间:2022/5/27 10:05:08 来源:本站原创 1465

 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红的由来】

“有一种红,那一定是中国红”。为什么要说红是中国的象征?为什么一提到中国就想到红?有种说法是始于原始崇拜,最初人们喜欢红色的主要原因是对太阳、火和血液的崇拜。因为太阳可以使植物进行生长,它也代表力量;而火它能驱赶野兽,同时也象征着光明;而血它更是代表着生命……这三样东西恰巧均为红色。于是老祖宗们就把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转化到了对红色的崇拜上。随着时间推进,红色经过周汉唐宋明等千年历史的传承,无论是因周朝盛行的五行推崇火德,对应的颜色即为红色;还是唐宋时期因陶瓷发展巅峰,随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海外的红褐色瓷器品等,进而集齐了强大、希望、雅正、华贵、吉祥、喜庆等美好的内涵,从此就成了我们中国人的烙印!而离我们最近的红应属我们看见的五星红旗,那是我们的先辈用鲜血筑起一道道长城染红的旗帜,而这面迎风飘扬的旗帜正是千万中国人民心中那团熊熊燃烧、生生不息的“火”……而今天这道“火”在舞剧《热血当歌》的尾声处,燃烧了我!

【火红的呐喊】

这是一个讲述了青春热血的故事。20世纪30年代,上海滩面对民众苦难、政府腐败、民族危亡,田汉、安娥、聂耳因为共同的理想走到了一起。他们拿起文艺的武器,呼唤民众冲破黑暗、抵抗侵略。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吹响了中华民族争取独立、自由、解放的号角,激发起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该剧时长近1小时50分钟,中间有10分钟中场休息。起初因正琢磨剧情中的种种不合理之处时剧情已悄悄接近尾声,田汉深陷囹圄,在得知聂耳意外溺水身亡的消息后,悲痛欲绝,再联想起当下动荡不堪的局势,老百姓苦不堪言,它开始拿起“武器”谱写战曲,希望能唤醒大家,激发中国人民的爱国之心,共同抵制外来势力,共同筑起一道城墙守护家园,保卫家园。情到深处,舞台上一句:“起来”!喊出了多少苦难民众的心声,景片上血红的墙壁配合地脚光投射出的不断叠画的人影头像,“起来”的呐喊声层层迭起,仿佛让我们置身于当时那个血雨腥风、动荡不堪的战争年代,一个个人影头像连绵起伏的不断站立起来的意象,瞬间让我深切感受到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祖辈先辈们不屈不挠,不畏艰难,抛头颅洒热血的爱国情怀,这一刻我坚定我被感动了。作为一名中国人联想起在当下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肆意蔓延的态势,唯有中国能将来势凶猛的疫情有效地控制住,然在国外正闹着要民主要自由的各种混乱游行中,也唯有中国的老百姓们自觉地服从党的号召,闭门不出配合抗疫工作;在韩国大批医护人员请辞工作拒绝参与抗疫工作时,也唯有中国的医护人员们自愿参与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自愿成为最美逆行者…这种种的种种或许只因我们骨子里都流淌着祖辈先辈们传承下来的血液,让我们从骨子里就有着唯有“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是的,我们做到了,在2020年开始居家抗疫之时,或许所有人都在想这什么时候才是个头,但在全国人民的努力下我们花了半年的时间基本控制了疫情,一切恢复正常……这正是我们万众一心前进的结果。

【“染红”的过程】

回到剧本身,有某些地方或许还能够进行深入探讨。因剧中演员人数有限,为了能够将这么宏大的题材立住,因此舞台上采用了大面积的实体道具进行空间切割与转换。观演下来,除了在尾声处为之感动外,其他的感受还有些许,例如人物关系的构建过程、人物塑造的饱满度等。

一、人物关系的构建过程

人与人的认识过程才是产生“化学效应”的主要途径,因此这条途径才是观众最想看见的,然而在剧中安娥与田汉的相识、相知、相爱,安娥、田汉与聂耳的相识、相交、相见恨晚,这种层层递进的“化学效应”的挥发才是创作者们的创作主体。在剧中,主创很有意识的将其几个关键点较好的设置于剧中,与全剧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构建起其清晰的人物关系,但所说的过程的层次似乎还可以细细打磨。在舞台上,安娥与田汉在上场口二道幕左右的桌子处有一段看似柔情似水的“爱的萌生”双人舞段,随后道具随时空切换转换至繁华的霓虹灯下的大马路上,随即又有一段“爱的接受”双人舞段。显然,这是主创很好诠释这“化学效应”挥发过程的呈现,但总有着一种感受似乎有但又少了点什么?

虽然是起初的爱意萌生,但似乎互动性不强,少了点趣味性,如果在这两段舞蹈中从互相打趣-田汉主动-安娥犹豫-田汉逼近-安娥回避-田汉再逼近-安娥默认,在这几番来回中设置多层次的趣味性会不会增强其戏剧性呢?从整体的音乐性上打破大线条的“绵延”感,或许会不会增强点“荷尔蒙“的催生呢?不得而知。

其二,在田汉初遇聂耳一场时,安娥先偶遇撕下“明月歌舞社“招聘海报的聂耳,这一段舞蹈用”反向“舞段的形式呈现,有点调皮,有点意思,与剧中聂耳的人物特性相得益彰,是比较吻合的。但田汉在这场与聂耳的初识显得有点仓促。在舞台上场口三道幕田汉沿舞台8点方向直径朝聂耳迎面走来,随后安娥一个对视一个点头似乎交代这是聂耳,于是两人就开始握手了……。笔者看来,田汉此时的出场有些偷偷摸摸,二者的关系建立有点“生切”。没有铺垫、直奔而来,从戏剧角度而言也没有行动,似乎稍显唐突。这场戏原本就是建立在公共场合,环境嘈杂中如果田汉早些插入人群中对聂耳进行观察,在观察中建立起对其人物的态度,如此一来或许会不会舒适些?

二、人物塑造的饱满度

在剧中田汉、聂耳在剧作家的精心雕琢下从多维度对其进行了塑造,但安娥这个人物在下半场中似乎稍显不足。据资料记载田汉加入共产党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了安娥的影响,但在剧中或许由于不能“抢戏”,所以安娥的主动性没有被凸显,当然这是剧作,也是可以在历史文献上权衡比重有针对性的调整。但笔者最为深刻的是在尾声部分,狱中的田汉被包参事告知聂耳溺水身亡的消息时,下场口三道幕位置安娥进入观众视角,固定追光灯下她也在另一个空间得知了这一消息。但随即只是这短暂的一个“亮相”就进入了三人舞的回忆舞段,或许亦是不想拖沓直接进入了关键舞段,但此刻安娥也是一个活生生立体的人物,她的态度在此刻没有被独立的看见直接融入进去就稍显不够充足。

虽有值得探讨之处,但作为观者仍能够解读到创作者想传达出的概念。从大幕升起,下场门高点处一名身材高大的男性伴随戏曲锣鼓点音乐开始……中国红的点已经在心中显现,直至最后主舞台上作为红色底慕的那一背景墙上投出的影像,让整个空间已经染成了红色,伴随着国歌的响起,就像那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飘扬的红】

一千个观众有着一千种哈姆雷特,毋庸置疑的是作为湖南的文艺创作者们正在用自我的力量践行着这个时代文艺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立足湖南为湖南文艺湘剧谱写浓墨一笔,让鲜活的历史人物从书本与文献中“立起来、活起来”,这是成功的,更是我们吾辈年轻从业者该努力学习的。有一种红,那一定是中国红。让我们像先辈那样举起自己的“武器“,绘出炫彩的中国红,在安定的幸福的今天,让中国红向全世界证明中国未来大有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实现,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毋庸置疑,中国人民必将创造更伟大的奇迹。


文/江慧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