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省艺术研究院官方网站
湘剧,湖南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湘剧人总希望自己能通过舞台实践看到被列入传承保护的文化表现形态,不为过去的传统习惯所拘泥,思考出自己湘剧全新的创作理念,树立起新的创作立场,开拓出新的创作领域,为湘剧创新发展正本溯源,展示出时代风尚。
然而,在建党百年的今天,在第七届湖南艺术节原创大型剧目展演中,一部以革命家、军事家涟源籍开国上将李聚奎将军故事为题材的现代湘剧《千里寻党》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剧种,在“古不陈旧,新不离本”的创作思维下,把握着健康的意识形态与充沛的现实情怀,传统技艺与现代表达合理交融,让我们看到了涟源湘剧继承保护和探索创新融合贯通焕发出来的超强活力,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召和震撼。
一、 双“重”打造
李聚奎,不仅是长征路上的开路先锋,四渡赤水的开路先锋,还是新中国首任石油部长。1904年12月31日出生于湖南安化兰田(今属涟源)西坪村一个农民家庭,7岁就开始读书,在开国上将中算得上小知识分子……在他参加的第一次党小组会上,就坚定地表示:“我这一辈子跟党是跟定了,党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从此,无论多么艰难困苦,他总是身先士卒,勇往直前,总是以自己的行动实践着对党的誓言。该剧叙述了李聚奎将军在西征失败后,孤身一人历时近两个月,辗转千里突破马步芳势力的重重封锁,千里乞讨寻找党组织的传奇经历。就剧本本身而言,开国上将这样的故事属重大题材,并不是一般编剧随便轻松能驾驭的。好在编剧老道,将人物心理个性的摹状与故事情节相互结合,有机交融并达到了血肉难分的程度。换言之,不仅编剧文学品味与艺术风范具备了一定的高度,对这段历史与人物所发生的故事更是烂熟于心。尽管本届艺术节红色题材剧目较多,但该剧属另辟蹊径,在“重”故事传奇的前提下,也做到了“重”人物写心。编剧巧妙的笔触,导演匠心的架构加以千锤百炼的熔铸和一鸣惊人的演出,集体打造出了涟源湘剧在第七届湖南艺术节上县市级艺术院团的新生面。
二、百姓情怀
浓郁的传奇色彩与强烈的革命情怀及军民鱼水情深,是该剧引人入胜的魅力所在。编剧没有把更多的笔墨用在如何来渲染李聚奎将军威武神勇之上,而是把笔墨用在善良的百姓如何出奇制胜,帮助李聚奎将军化险为夷找到部队找到党,这点尤为可贵。李聚奎将军“旅途”的所睹、所历,使他清醒认识到,百姓之所以不惧生死,千方百计地出手相帮,是源于党在群众中有着深厚扎实的基础。没有百姓出手相帮,李聚奎将军在饥寒交困中面对敌人的重重封锁,千里寻党谈何容易。戏情之波澜起伏,一波三折,于此为最!正因为百姓拥护共产党。更加坚定了李聚奎将军的革命意志,正如唱词所写:“我一路闯来一路想,天底下百姓最善良。百姓拥护共产党,共产党要为百姓做主张。我定要尽快找到红军找到党,跨战马舞刀枪扫尽豺狼”。疑是我前世修来洪福降,一路上逢凶化吉皆呈祥,一幕幕过往实难忘,一张张面容都慈祥”。千里寻党,既是凶险的情景描绘,又是人物的心理外化;既有动作映衬配合,又为行程场面的总叙。首尾之间一线贯穿,遥相呼应;主体部分,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分合一体,进退自如。喜、怒、哀、乐、忧、思、悲、恐、惊,使观众始终保持着新奇有趣的情节曲折感和激动不已的情感起伏线。从被捕战士身上搜到的马肉到李聚奎将军换下还未及处理的呢子大衣和骑兵连手中的画像,这些情节的设置,作为推动剧情向前发展的作用与反作用力,展示出了编剧的谋略与技法。明暗两线相互交织,一隐一显,一里一表,亦虚亦实。有序架构,清楚分布,合理推进。尽管剧中当年的李聚奎将军在千里寻党中每一场地点不同,衍生出的事件不同,但故事都是围绕寻党的历程在向前递进。骑兵连与李聚奎将军在饿狼岗和长城隘口的短暂交锋,虽枝节横生,但险象环生加固了敌我矛盾的主要架构。老猎户,羊倌的出现,性格鲜明,血肉具备,巧妙的双重递进达到了故事想要的双向交流。不但再现了李聚奎将军当年的神韵与人物魅力,强而有力的渲染了李聚奎将军无限忠诚和坚定信念及顽强不屈的精神,同时还表达了百姓善良的朴实情怀,让观众产生了替剧中人物担忧或开心共鸣共振的艺术效果。
三、以人感人
跌宕起伏的情节,悬念丛生的剧情,丰富多彩的表达手段,传统与现代的深度交响,令线上线下几十万观众无不赞叹。在这部剧中,可以说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本身便是人物身份,《千里寻党》的集中体现,实现了以人感人的生命本体和情感品格。该剧是以进步的思考方式和社会视角,突破了观众原本的固有欣赏定势,在展现李聚奎将军当年千里寻党坚毅、豪迈风采的同时,也传达了对现实的追问。共产党员何许人也?时刻不能忘记为百姓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宗旨。要在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实践中不忘锤炼党性,涵养内心的大格局,守好自己的初心。而不是把组织当成个人弄权生财,贪污腐化,谋取职务职级晋升的阶梯。
结语
湘剧《千里寻党》将表现与传承,体验与再现、美化等手段有机相融。在打破传统思维定式上找到了突破,加之演员唱念俱佳,基本功扎实,可塑性强。让我们重新认识和树立起对涟源湘剧的创新和发展,这样的努力本是必然,但应该得到尊重,得到推广和赞许。显然,在当代戏曲发展,涟源湘剧始终保持初心和向前迈进的创新思维及领导思想,实实在在地给了该剧种新的希望,新的活力。彰显出了涟源湘剧薪火相传的精神内涵。
文/高世逢
株洲市戏剧传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