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省艺术研究院官方网站
翦伯赞是我的大老乡,老前辈。他是中国著名历史学家,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1937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为中国做出巨大贡献,毛主席非常尊重他。
适值今年中国共产党百年大庆,桃源县汉剧艺术团决定创演大型汉剧《翦伯赞》,并请和翦伯赞同是常德人的一级编剧汪荡平、孙海云夫妇为编剧,还请一级导演何艺光为导演。这实在是令人鼓舞的事情。
从剧情介绍知道,“四十年代初,针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新方针,毛泽东确立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政治策略。时任中共中央南方局的周恩来在重庆身体力行,积极开展统战实践,他应国民党一级上将冯玉祥的请求举荐翦伯赞为其讲授历史课程,留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中的一段佳话。”
冯玉祥,除了他一级上将的军职之外,他还是一位反对帝制响应北伐抗战有功具有革命精神的爱国人士。顺便说一句,1918年6月他还率部进驻常德任湘西镇守使。
看来,一位文人一位武将在一起就有好戏看了啰!
且看帷幕拉开,天幕显现第一场“秀才遇到兵 道理要讲清”。只听得一句“离湘楚入巴蜀逢凶历险”,翦伯赞在共产党员何冰的陪同下携伞出场。“……周恩来要我搞统战,去给军阀当教员。”说出了他是受周恩来委派来给冯玉祥上课。毕竟是道不同,相互自有猜疑。冯玉祥先是按行伍之规迎接,似乎振振军威。而翦伯赞拂袖避离,实则有意试探。继而冯玉祥着长袍请师,倒要看翦伯赞有无实才?翦伯赞胸有成竹,但看冯玉祥学史的目的。一来一去,一来一去,激起冯玉祥有点恼怒。迂回周转,迂回周转,翦伯赞倒是看出了冯玉祥的赤诚。冯玉祥“我出生行伍的贫苦之家,十五岁就跑去当了丘八。几十年刀丛里滚弹雨下爬,你打我,我打他……解开我胸中这一团乱麻”一番话,使翦伯赞明白了冯玉祥的苦楚。翦伯赞从唐废帝李从珂讲到明崇祯朱由俭,从杨国忠讲到魏忠贤,从王安石讲到方腊,从康有为讲到最后的结局,道出了权、欲、非时事之所择,时、运、非人力之可为,乃是道、势,非权贵之可逆的原因。使得冯玉祥豁然开朗。
讲课还在继续。突然,冯玉祥的副官郑军报告蒋介石要来听课。冯玉祥请示。而翦伯赞宣布下课,拂袖而去。这表明了翦伯赞的立场。而当时的冯玉祥却处于尴尬的境地,那可不比他1947年11月5日发表《我为什么与蒋介石决裂》时的心情啊!
后面的几场戏,包括论史辩时势 请命上峨眉。皖南事变:开始翦伯赞与冯玉祥的态度截然不同。翦伯赞“遥望皖南闻血腥,满目悲壮见忠魂。”冯玉祥却以服从上峰命令认为是对的。但他听了翦伯赞剖析和激励,使得他“自古将军百战死,何惜颈血染头巾。思及民生与国运,男儿义气可拿云。”毅然决然地上峨眉山向蒋介石为民请命。这是何等大的转变!
第三场,家国共情怀 为难见同心。翦伯赞在听得自己的儿子天儿叙述日本强盗攻陷常德,八千虎贲英勇殒命的消息后心急如焚。 谴责儿子不该回后方,哈勒八士的子孙不能出懦夫。“喋血常桃血未干,又传胡马渡衡山。楚书到处纵秦火,杀敌何人出汉关。”定要赴常抗战。冯玉祥听说也要赴常。“家是国之本,国是千万家”。也要赶赴战场。最后经人多劝,冯玉祥舍尽财产,提供充足的武器弹药由郑军、天儿带领军士共赴常德抗战。
第四场,谈笑商国策 顶风聚群贤。国共谈判表面有眉目,签了“双十协定”,但蒋介石却是暗中搞鬼。翦伯赞和冯玉祥商量,利用天儿结婚来聘请各方人士宣传和谈主张,结果何冰却以此流血牺牲。
尾声,十里桃花 映新天贤。待到全国解放,冯玉祥的妻子来到翦伯赞故地桃花源。翦伯赞和大家缅怀冯玉祥,也为今天的桃花源蓬勃发展感到高兴。
编剧汪荡平孙海云老师把《翦伯赞》这个故事讲得相当完美。翦伯赞和冯玉祥之间从相识、相知到相扶、相帮的过程,主线突出,立意却不简单。统战文化是以“和”为核心,以“团结、合作、互助、关爱、和谐”为基本准则,以民族团结文化、党派合作文化、宗教融合文化和炎黄“根”文化等为基本内容,其精髓是求同存异、体谅包容,其目的是争取人心,凝聚力量,构筑和谐共融、团结友善的生产生活环境。翦伯赞依靠“文以载道,以文化人”不断推进统战工作。他与冯玉祥虽是一文一武,但体谅包容,以和为贵,共生共赢。共同的爱国是这台戏的思想根基,正因为有这一共同的思想将翦伯赞和冯玉祥变成了一个情感的共同体。《翦伯赞》中的故事激发观众主人翁意识,切实让群众感同身受从而推动统战文化的传播,它通过艺术手法,很好地进行了统战思想宣传和爱国主义主题教育。
《翦伯赞》除了主题明确,它的对白和唱词也值得后生认真学习。随便来一段都是经典。如“峨眉曲径非幽处,登顶自破九重门。相对一揖无赘语,寻常话别不输忱。”对仗工整。他是针对剧中人写词。翦伯赞是文人用词当然文雅,引经据典,回味无穷。冯玉祥是武将,他写得拜师帖“小时候学放羊,长大了学打仗。一肚子糙米粗糠,想拜师找点营养。管他是铜匠铁匠,反正是有奶便是娘。”却是那样直白而诚实。
整出戏当然是个整体,分开来又何尝不是几场小戏,类似于几场折子戏。就像一根金线串起了几颗宝珠,闪闪发光。
剧本剧本,一剧之本。剧本写得好成功,二度创作也是相当成功。导演何艺光把戏导得相当到位。《翦伯赞》这出戏主角当然是翦伯赞,配角冯玉祥占有重要的成分。其他配角也配合得相当到家,把戏演得有声有色。
常德汉剧是一个有五百余年悠久历史的地方大剧种。具有浓郁的武陵地域文化特色,其声腔丰富,昆、高、弹三腔并存,以弹腔为主,兼演部分高腔、昆腔。亦是国粹京剧的声腔起源,在我国戏曲文化之林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影响和贡献。桃源县汉剧艺术团成立于1944年,有着深厚的汉剧功底,获奖无数。在《翦伯赞》中,以肖昌明艺术家领衔的各位演员以强烈的责任感将自己代入时代和人物中,不断琢磨,不停训练,演出了《翦伯赞》这样一出令领导满意令广大观众叫好的好戏。
文/曾强鑫
黄士元戏剧曲艺创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