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艺术研究院官方网站

联系艺术研究院 0731-89826678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科研> 剧目研讨
基于戏剧视角的“湖湘文化”基因解码数字化创新表达示范项目成交结果公告 日期:2025-07-01 基于戏剧视角的“湖湘文化”基因解码数字化创新表达示范项目成交结果公告 受湖南省艺术研究院的委托,湖南国招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对基于戏剧视角的“湖湘文化”基因解码… [查看详情]
基于戏剧视角的“湖湘文化”基因解码数字化创新表达示范项目磋商邀请公告 日期:2025-06-19 基于戏剧视角的“湖湘文化”基因解码数字化创新表达示范项目磋商邀请公告 湖南国招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受湖南省艺术研究院的委托,对基于戏剧视角的“湖湘文化”基因解码… [查看详情]
2025年度书法高级研修班项目中标结果公告 日期:2025-06-03 2025年度书法高级研修班 项目中标结果公告 2025年度书法高级研修班项目进行竞争性磋商评审采购项目于2025年5月29日结束,现将中标(成交)结果公告… [查看详情]
2025 年《湖南书法》出版项目成交结果公告 日期:2025-05-13 2025 年《湖南书法》出版项目成交结果公告 一、委托代理编号:HXCT-ZC2025007 二、项目名称:2025 年《湖南书法》出版项目 三、中标(成… [查看详情]
“湘当有味”书法美术创作活动及展览项目征稿启事 日期:2025-04-29 “湘当有味”书法美术创作活动及展览项目征稿启事 在湖南深入实施全域旅游战略、加快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之际,用书画艺术生动呈现湘菜文化,传播湘菜文化,讲好湘菜… [查看详情]
2025 年《湖南书法》出版项目磋商邀请公告 日期:2025-04-28 2025 年《湖南书法》出版项目磋商邀请公告 华夏城投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受湖南省艺术研究院的委托,对2025 年《湖南书法》出版项目进行竞争性磋商采购,现采用… [查看详情]
湖南地方戏曲珍贵文献保护与推广工程成交结果公告 日期:2025-04-24 湖南地方戏曲珍贵文献保护与推广工程成交结果公告 一、委托代理编号:HNYC-2025ZB-010 二、项目名称:湖南地方戏曲珍贵文献… [查看详情]
湖南省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成果展示中心及艺术沙龙空间维修改造项目成交结果公告 日期:2025-04-18 湖南省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成果展示中心及艺术沙龙空间 维修改造项目成交结果公告 一、委托代理编号:HNSC-2025ZC-001 二、项目名称:湖南省艺术研… [查看详情]
清溪花韵 化彩衔情——花鼓戏《山那边人家》表现方法试议
时间:2022/6/21 10:09:03 来源:本站原创 1225

观花鼓戏《山那边人家》,如同“身游水墨画图中”(宋·李洪:《浣溪沙·梅菁山遇雪》),只觉清溪水绕清溪山,“影动倒景摇潇湘”(杜甫:《寄韩谏议注》),满目清新,心旷神怡;品花鼓戏《山那边人家》,犹闻桐花万里凤凰鸣,“唱得红梅字字香”(宋·晏几道:《浣溪沙》),清纯圆润,咀有余香。剧中著名作家周立波乡愿浓烈、扎根故土、学习农活、虚心做农民的学生、向生活吸取创作源泉、为圣洁大美益阳创作鼓呼的生动形象,可人、乐人,感人、动人;邓爹、邓伏生、胡桂花一家人的舞台形象可圈可点,可亲可信。

设若试为参透《山那边人家》艺术主创者的创作主旨和表现方法,主旨应是歌颂新时代劳动人民创造幸福美好生活与和谐人际关系的理想胸境;张扬他们辛勤劳作、朴质圣美的精神品性;表达对美好家乡的热爱和圣洁故土的热望;表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乡村振兴的必要性和及时性。全剧实行的艺术表现方法或称美学原则,可借鉴宋人米芾相石的“瘦皱漏透”方法,注力于做到“能瘦、能皱、能漏、能透”,在艺术创作中实践和完善现代戏的戏曲化。

 米芾的“瘦皱漏透”四字诀,含义涉及艺术、人生、宇宙,运思深邃。过往的千余年来,“解之者不下数百余家,总无全璧。”(薛雪《一瓢诗话》)其实,历史的本真告诉人们,是在四大名石(灵璧石、太湖石、昆石、英石) “落户”中土,被文人墨客、上层追捧、青睐、探析后,米芾才总结出“瘦皱漏透”相石法。现代人凭借迥异的思维方式,对其发起一次又一次的理论冲击,终于发现,“瘦皱漏透”是一种智慧,一种生命精神,一种艺术方法和美学原则,一种艺术化的人生态度,一种看世界的方法。艺术家传实成空,将世界虚化;艺术品中充满着梦幻空化,宛如“米家云山”,云烟缥缈、青山隐微中潜藏着的,正是这样的虚实、空盈、内外、多寡等互变的哲学深心。“瘦皱漏透”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其石表意义乃指“虚实”:瘦、皱为实,漏、透为虚,孔洞互贯,精巧活络,不重滞,不沉闷;其石里意义则喻人的情感丰富、学识渊博、玲珑透彻、内外澄明。“瘦皱漏透”又可分别作单字解。犹如众多乐器,可独奏、二重奏,也可合奏。

一、“能瘦”。这是《山那边人家》的创作者们选择题材、提炼关目细节成功运用的艺术表现方法和美学原则。“瘦”在此与“肥”相对,历来有“瘦清肥浊”之论。“瘦”之义,在喻人喻物时可扩大为清癯、精瘦、精干、单纯、清隽、精炼、简逸、朴拙等,与之相对的便是肥胖、肥腻、臃肿、芜杂、呆笨、冗余、烦琐、艳丽等,在艺术形象的创作上,“瘦”追求的是在瘦枯中透出韶秀、平淡中拥有智慧、简逸中蕴含成熟。“笔尖寒树瘦,墨淡野云轻”,正反映了这种独特的审美趋向。朴拙简逸的艺术生命,不是从肥娇艳丽中求得,而是从瘦枯空灵中撷取。在艺术风格和品性的实现上,“瘦”标举一种风骨,一种筋骨和神明的统一,在人物形象的内在思想感情和外在精神风貌的有机结合上,崇尚刚直劲健、清隽有力又富神采,表现人之傲骨有节、卓立高洁的生命精神。

《山那边人家》一剧,几乎全部素材取自周立波先生同名短篇小说集,题材广袤、内容丰富、人物众多、关系复杂,在一个剧目中不可能得到全面展现。于是,剧本创作者依剧目主旨、内容、人物形象塑造所需,运用“瘦”的艺术表现方法和美学原则,以戏曲艺术的“表情、立体、成势”的特有意趣、神色、节奏、意境诸要求,扎实地精干选材、精准立意、精组人物关系、精炼关目细节、单纯动作、简逸意趣之中,将周立波的下乡体验生活,与邓满爹、邓伏生、胡桂花一家及“山那边人家”的乡民生活交织在一起,选取最能表情达意、纠葛成戏的“婚礼”“耖地”“扫盲”“杀猪”等关目、细节,突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不经意发生的出人意料的纠葛、奇思妙想、乖行异动,产生出一波三折的戏剧性,引发出可敬可爱可笑可泣的意趣神色,成功地渲染出戏情戏味。比如第一场,大家都在祝贺邓伏生和胡桂花的新婚,在“乾坤定矣,钟鼓乐之”、众多青年准备听壁脚的欢欣时刻,新郎邓伏生却不见了。这种突如其来的奇事,形成了戏剧性的跌宕。原来他觉得大家谈的事没有意义、与己与关,竟撇开新娘和大家伙,跑去给所浸谷种浇水去了。以集体利益为重的多么负责任的好小伙啊!这种看起来不经意的一个动作,却是创作者苦心经营出来的“荡开一笔”刻画人物形象的绝招。是“能瘦”的典型表现手法。

二、“能皱”。“皱”,本指石头表皮的皱褶。石之皱,是画家用来表现山水画的技法。清·沈宗骞《芥舟学画编》说:“披者,皱也,言石之皮多皱也。”当代画家陆俨少说:“从皱法上说,南宗画法多用披麻皱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其他皱法,如荷叶皱、乱柴皱、云头皱、解索皱等 。南宗皱法,线条优美含蓄,圆润充满,折转少,曲线多;……
北宗皱法线条刚硬,多用直线,折转多,有砍削之态,多外露之姿。”
南皱尚曲,用在艺术表现上,喻示错综、复杂、曲折,是一种无形的“皱”,它看不见、摸不着,需要用心感悟。

《山那边人家》的创作者,深悟“皱”之哲理,那就是在精选的

单纯的人物关系、精约的关目细节、朴拙的主行动线上制造曲折,趋向错综,让简逸的意趣起伏腾荡起来,有如一潭只有涟漪的清泉,给一个动力,让它从水底往上激荡,形成涡心越来越大的漩涡。在看起来无纠葛、无冲撞、没有戏的地方产生纠葛、制造冲突,生发戏来,正如俗言:“螺蛳壳里做道场”。如第四段《扫盲志异》,邓满爹老是想着媳妇胡桂花与扫盲师卜小伟会发生“丢人的事”,于是不听周立波的再三劝阻,硬拖着“立波胡子”去证实胡桂花的“不正经”。然而事实不是想象,“丢人的事”并未发生,反倒引起“胡桂花含着眼泪问一句,我究竟是养了汉子还是偷了人”的诘责。在尴尬难堪、无言可对的情势下,面对生气的胡桂花,“立波胡子”只好“我向你道歉并代表‘我们’。”并“霸一回蛮”地推动了扫盲运动。本来,扫盲难于出戏,经创作者这么一顿“乱柴皱”,起了平地风波,有了戏,在戏剧性漩涡中细腻地凸显了周立波、邓满爹、胡桂花的性格。另外,胡桂花的养猪初衷和初衷的最终没能实现,亦有“解索皱”“云头皱”等“皱”法的同工之妙。

三、“能漏”。“漏”,本指自然界石头存在的“孔洞”,有如瓦楞的缝隙、墙壁的泥罅、窗纸的破洞,当太阳光透过这些孔、缝、罅、洞照射到地面时,依物理学“小孔成像”的原理,呈现的都是像太阳一样圆的光圈,因而“漏”就是“圆”。用到艺术表现上,就是要想方设法让艺术作品、艺术形象、艺术趣味、艺术意境等臻于“圆通”“圆润”“圆熟”“圆满”“圆透”的程度和境界,没有达到“圆”的诸范畴叫“有漏”,达到了才叫“无漏”。艺术创作虽无止境,“无漏”几乎难于达到,但有了“漏”的艺术表现方法和美学原则,就要尽力将艺术的“有漏”减少,向着“无漏”的境地挺进。

在《山那边人家》一剧中,创作者们就在努力堵“漏”、补洞、

锔罅、苴孔、纫缝,力争让戏圆通。如第二段《泡种》。久雨天晴,邓伏生决定“今天下午就播种”,并想给邓满爹“派个工”,请他去“耖一下”“上头湾里头那几丘干田”。可是邓满爹称“腰子酸痛,想歇几天气”,拿着架子不去。邓伏生于是拜托“周叔”立波先生去做工作,在一夸二赞三戴高帽子的思想工作下,邓满爹终于答应去了。周立波借此机会说:“满爹,你晓得我回家乡来是深入生活,向你们学习的。这么好的学习机会,你得给我”。整场戏到此,明面上是没有多少戏的,人物只是说话,唱事,没有戏剧性行动,这是明显的“有漏”,怎么补?于是导演奇思妙想来了,他把益阳地花鼓中的“板凳龙”舞蹈借鉴来,略加改造,嫁接到耖田用的犁上,创造出一段“耖田舞”来,并把邓满爹熟练的舞蹈动作与周立波学习耖田的生疏动作迥然区别,通过两段惟妙惟肖的新颖舞蹈,将前头没有多少戏味的这一段,舞出了浓郁地方色彩的戏味来,成为全剧标志性的戏眼,为全剧的圆通、圆润、圆满制造出“无漏”的灿烂亮点。

四、“能透”。全剧的人物形象在舞台上立起来、亮起来,立意能借以彰显出来,全靠创作者们在“能透”上矢力而为。全剧抓住了两处“能透”的关键点,将周立波、邓伏生、胡桂花的形象“圆熟”了,将全剧立意“圆融”了。“透”是看透、洞察。“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是向外的情感宣泄;透脱人生,向内透视、洞察,是道禅的思想,是中国人的一种内在思维方式。反映到艺术上来,“透”就是涩滞的思路豁然开朗、涣然冰释、顿然贯通,灵悟奔涌,抽象赋形,主客黏合。“透”本来和“漏”组合在一起,形成山石的孔洞上下、左右、前后彼此贯通。让“漏透”结合成“玲珑”,一表晶莹剔透,内外澄明;二表艺术上到达无斧斫之痕的圆融世界,形成一个空灵幽微、悠长缥缈、意趣神色赅备的“有意味的形式”,一个令人流连、反复咀嚼、玲珑剔透的意象和意境。

看透、洞察的“透”点在第四段,周立波正在灯下写工作总结,

何家翁妈给他送来了一颗成熟了的柚子,捧着这颗柚子,周立波思绪万千,乡亲们的质朴、诉求、疾苦,让他“体会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泥水一身,汗水一身,家乡风雨净化了我的灵魂”,他洞察了这一切,懂得了“劳动人民的伟大”,由此,他省悟到“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是多么的正确和唯真。这里“透”出的是一个作家下乡体验生活的宗旨,对建设美好农村的浓浓乡愿,也是为这个艺术形象的深远立意。

“豁然开朗”“顿然贯通”思路的“透”点在第五段“腊月”里的“杀猪”。本来,从新婚开始,胡桂花就要养一头猪,并愿望在年底卖了后,给伏生置办一件毛绳子衣,给老爹买一顶干部帽子,自己买一只五毛钱的发夹,愿望是何等低微!然而,到了腊月,她与伏生商量好,为解决乡邻们过年无钱买肉的困难,决定将猪肉无偿分给乡亲们。五毛钱发夹的愿望实现不了,胡桂花仍觉“不委屈”“乡亲们分肉笑笑嚷嚷,一年辛苦都值当。”“至于那个头发夹,我从今往后不赶场”“不看见它就不想……”她替伏生、老爹委屈。多么质朴的亲情、乡情,多么纯洁无私的爱心!这一切都让在场的人感动,于是卜小伟思路豁然开朗、情动于衷、顿然贯通、欲发于言,诗意奔涌:“炊烟袅袅从农舍升起,青山绿水沐浴着阳光。父老乡亲朴素圣洁,一缕乡愁热泪盈眶。美哉!我的清溪人家。美哉!我的大美益阳!”这既是卜小伟的“透”,也是全部剧中人的“透”;既是创作者的“透”,又是益阳乃至全国农村、农人的“透”,更是全剧立意主旨、意象、意境的“透”!

 

 文/邹世毅

湖南省艺术研究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