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省艺术研究院官方网站
1932年漳州战役结束,打扫战场时,毛泽东握着舒同的手说,早就知道你了,看过你的文章,见过你的字。毛泽东边走边从弹痕遍地的地上捡起一颗弹壳,轻轻地说:“战地黄花啊!”
——题记
花鼓戏《战地黄花》谱写了毛泽建以24岁青春韶华为革命而献身的壮美诗章,其飒爽英姿和英雄气概,宛如战地黄花分外香。且论三端:
之一,以三哥(毛泽东)的引领和培育为红线贯穿全剧始终,是支撑该剧脊梁式大手笔,让毛泽建的女杰之光辉耀衡湘。
毛泽建,又名毛达湘,乳名菊妹。因家计日蹙,七岁便过继给毛泽东父母做女儿,取名毛泽建。因父母相继过世,毛泽东又长年在外从事革命活动,不得已,14岁被送到萧家当童养媳,受尽折磨。
1921年春,毛泽东回韶山,召集弟妹们,说,国乱民不能安生,有志的青年要舍家为国,舍己为人。菊妹子这几年受的苦就更多了,不革命就没有别的路可走。毛泽建急切地说,大哥呀,我要跟你出去读书、去革命,我是再也不回来了。于是,毛泽东帮菊妹解除了封建婚约,带着她到长沙,先后进了女子职业学校、中共湘区委员会自修大学补习学校读书学习。两年半学完了五六年的课程,并加入了青年团和共产党。后又考入衡阳省立第三女师,任党支部书记和湖南学联女生部长,宣传反贪官污吏,反土豪劣绅,反对妇女剪发,主张放脚,反对“三从四德”,反对夫权、纳妾,成为维护女权的先锋。
毛泽东十分关心她的学习和党的工作,曾到省立三女师去看望,鼓励她努力学习,团结进步力量,打击顽固派。在三哥的指导下,主办了两期农运干部训练班,共培训农运干部400多名,发展党员20多名,成为农运的基本骨干。后因陈芬调任衡山县委书记,她随行,并任县妇运委员,成为远近闻名的衡山工农游击队“女游击队长”,配合红军,积蓄和保存革命力量,支援了井冈山斗争。
这条红线巧妙地用两句诗“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贯穿起来,在剧中三次出现。第一次是1922年9月,毛泽建到中共湘区委员会自修大学补习。一天,毛泽东把毛泽建和毛泽覃叫去,要当面考考他们的成绩。毛泽覃说,先看钝钉子的吧!“钝钉子”是毛泽覃给毛泽建起的绰号。毛泽建笑着答道:“我这颗钉子钝一点,只要下功夫,也是可以钉进木头的!”考完后,毛泽东写了一首诗称赞菊妹子的刻苦精神,其中有两句是“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这是赞扬毛泽建发扬了钉子精神,为革命而读书,刻苦用功,有成效。
她在第一场唱道:“他教我挣脱枷锁求解放,永跟党走不彷徨。‘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留寄语,你三湘沃土播希望,我也要栉风沐雨百炼成钢”。这就昭示了全剧的思维脉络。
第二次出现在第二场里,毛泽建与陈芬假扮成贵夫人和阔公子两夫妻,借端午节划龙船的机会散发传单,宣传群众。请看两人的对白:
陈芬:你要是真能成为我陈芬的老婆那就好了。
泽建:那还不容易,你就放肆追嘛。灵妹子不是讲,我这朵山菊花开到哪里,你就追到哪里。未必我三哥冒跟你讲过?就是要你追我呀!
陈芬:讲过,我现在天天在追,连做梦都在追,就是怕追不到。
泽建:咯样不自信,那你记得那八个字嘛?不就是我三哥写在我笔记本上的。
陈芬:啊,“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你三哥还说过,他愿意做我两个的红娘。
泽建:三哥早就跟我讲了,我们不但现在是一对志同道合的革命战友,今后也能结为一对患难与共的革命夫妻。蔡和森和向警予为了革命,结成“蔡向同盟”,希望我们在革命大风大浪中来一个“芬菊同舟”。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就是为革命而结成伴侣,同心同行,无所畏惧,生死与共。自由的恋爱,浪漫的情怀,“芬菊同舟”再现女杰的光辉。
第三次出现是在第五场。因为叛徒出卖,毛泽建母子被捕。在狱中,她教难友们识字、读报、写信、绣花、做衣服,讲革命道理。对于来探监的同学和亲友,反而劝他们不要难过,不要被反动派气势汹汹所吓倒 ,要用“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坚韧精神、坚强意志,同反动派斗争到底。这里的“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是激励亲友、同学们要坚定信念、坚持斗争、忠诚革命、争取胜利。
两句诗反复强调,情景各异,实质而一,以诗韵的风范,形象地诠释毛泽东的战略思想,激励革命精神,达予斗争胜利的目的。艺术地完成统揽全局的构架,匠心可鉴。
之二,以“活报剧”的“活报”形式,寓庄于谐,揭露批判校长欧鸣皋克扣学生伙食费,贪赃枉法,并将其驱逐出校。对于激活戏剧氛围,调动观众的赏识力是一种创新思维。
如第一场斗校长,斗得有水平。四个女生端饭碗登场,展示她们吃的饭菜是烂菜叶和带沙子的米汤。欧校长被迫尝了一口,吐了满地。“好像是鸡块块,好像是肉叭叭,好像是蛋泊泊”,酒气熏天。这几个“好像”用得妙!似像非像,似有又无,将校长花天酒地的事实化抽象为具象,坐实了贪赃枉法,不容狡辩。紧接着四人“面具舞”登场,正面是揭露校长买霉米、烂菜薹等中饱私囊捞回扣的罪孽。一声口哨 ,四人一转身,背面是四份罪状,即“衡州米行,回扣!”“衡州菜场,回扣!”“衡州酒肆,回扣”“衡州肉铺,回扣!”证据确凿,不可懈赦!
这不就是一幕活报剧吗?展示戏剧冲突,有眼有板,抨击黑暗现实,淋漓尽致。快编快演,喜闻乐见。
之三,闹祠堂,闹得有理有节。毛泽建代表的是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在男权压迫下的妇女,大闹衡山县长鲁庆轩祠堂祭祖,挑战了堂客们不准进祠堂的祖训,并批判了这种封建宗族训制的野蛮与伪善,宣示了妇女就是半边天的真理。这是件了不起的大事件,理当载入史册!
为什么说闹得有理有节呢?毛泽建不是瞎胡闹,而是以理服人,只要是人,不能不服!真的有这么玄吗?
毛泽建只对阻挡堂客们进祠堂的乡绅提了几个小孩子都能答出来的小问题:你老娘是不是堂客们 ?你姨妈姑妈是不是堂客们 ?你奶奶外婆是不是堂客们?你家祖宗牌位上有没堂客们?你们这些大男人大老爷一个个是不是从你娘肚子里爬出来的?堂客们是妇女,妇女就是半边天。这祠堂你们敬得祖宗,我们也敬得!这是毛泽建反对“三从四德”,反对夫权,反对纳妾,主张放脚的捍卫女权思想的具体实践,说得到,也做得到。
毛泽建曾给自己起了一个名字叫毛日曦,勉励自己作为共产党人要和太阳一样 ,轰轰烈烈,光明普照。平时给亲人写信,要在落款处画一柄利剑。爱人问什么意思?她说,剑与建同音,“泽建”就是“泽剑”,我喜欢利剑,它所向披靡。我们革命者就要像利剑一样,对敌人毫不留情。
对照一下毛泽建的临终遗言:“只要革命成功了,我是万死也无恨。到那时 ,我们还会在九泉之下开庆功会的。来,给你姑奶奶把刑具戴上,一路上好好伺候!”视死如归,“剑”指苍穹 ,感天憾地 !
文/冰静
湘潭市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