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艺术研究院官方网站

联系艺术研究院 0731-89826678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科研> 剧目研讨
“湘当有味”书法美术创作活动及展览项目征稿启事 日期:2025-04-29 “湘当有味”书法美术创作活动及展览项目征稿启事 在湖南深入实施全域旅游战略、加快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之际,用书画艺术生动呈现湘菜文化,传播湘菜文化,讲好湘菜… [查看详情]
2025 年《湖南书法》出版项目磋商邀请公告 日期:2025-04-28 2025 年《湖南书法》出版项目磋商邀请公告 华夏城投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受湖南省艺术研究院的委托,对2025 年《湖南书法》出版项目进行竞争性磋商采购,现采用… [查看详情]
湖南地方戏曲珍贵文献保护与推广工程成交结果公告 日期:2025-04-24 湖南地方戏曲珍贵文献保护与推广工程成交结果公告 一、委托代理编号:HNYC-2025ZB-010 二、项目名称:湖南地方戏曲珍贵文献… [查看详情]
湖南省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成果展示中心及艺术沙龙空间维修改造项目成交结果公告 日期:2025-04-18 湖南省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成果展示中心及艺术沙龙空间 维修改造项目成交结果公告 一、委托代理编号:HNSC-2025ZC-001 二、项目名称:湖南省艺术研… [查看详情]
【招标公告】湖南省书法院2025年度书法高级研修班项目竞争性磋商邀请公告 日期:2025-04-18 【招标公告】湖南省书法院2025年度书法高级研修班项目 竞争性磋商邀请公告 湖南省艺术研究院对2025年度书法高级研修班项目进行竞争性磋商采购,现采用发… [查看详情]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举办“湖南花鼓戏唱腔与民族声乐交流互鉴创新发展”主题征文活动的公告 日期:2025-04-18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湖湘文化传承和发展,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决定举办… [查看详情]
湖南省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调查、保护和利用工程成交结果公告 日期:2025-03-25 湖南省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调查、保护和利用工程 成交结果公告 一、委托代理编号:HNYC-2025ZB-007 二、项目名称:湖南省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 [查看详情]
国家艺术基金2026年度资助项目申报意向征集启事 日期:2025-03-21 国家艺术基金2026年度资助项目申报意向征集启事 国家艺术基金2026年度资助项目申报指南(详见链接)已于3月20日发布,项目申报期为2025年4月15日… [查看详情]
永不消逝的红色电波——评现代花鼓戏《浏阳李白》
时间:2022/6/23 9:42:21 来源:本站原创 1737


“大地上有一条浏阳河,流淌着故事流淌着歌,英雄的故事千千万,英雄的赞歌永不落。”2021年12月25日,我在第七届湖南艺术节上,观看了家乡浏阳市花鼓戏剧团的新创剧目《浏阳李白》,思绪万千,感慨良多。

浏阳是闻名全国的革命老区,红色策源地,李白是浏阳人民的优秀儿子,他的事迹载入史册,闪耀光芒。1910年5月出生在浏阳市张坊镇板溪村(今天的白石村)的李白,自幼聪颖好学、勤奋上进。作为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的穷孩子,15岁的他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李白同志受到党组织派遣,从延安来到了被日军侵占的上海,担任中共上海组织与中共中央秘密联络工作的负责人,积极组建地下电台,架起了党中央和上海联系的空中桥梁,成为了中国工农红军最早时期的报务员之一。在上海,李白和他的夫人裘慧英一起,与日伪斗争、与敌特斗争,初心如磐、勇敢机智、沉着冷静、信仰坚定、绝对忠诚。1949年5月7日,在上海解放的前20天慷慨赴死,为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献出了自己年仅39岁的宝贵的生命。

1958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了以李白烈士为原型创作的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这部电影是由李克农上将向党中央提议创作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部反映我党隐蔽战线上英雄人物事迹的电影。这部当年轰动全国的优秀的现象级影片,历久弥新,绽放出了恒久的经典魅力,电影的主演孙道临、袁霞和王心刚等,塑造的角色深入人心,成为一代人挥之不去的记忆。2021年9月21日,该片4K彩色修复版亮相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式,并于10月6日正式登陆国内各大院线,这也是首部黑白转彩色4k修复故事片,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2018年,上海市歌舞团以以李白烈士为原型,创作了舞剧同名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被誉为”新时代中国舞剧艺术中一部典范之作”。

2021年,浏阳市花鼓戏剧团顺应时代之需,突破各种禁锢,抛开压力,以知难而上的创作精神大胆创新,打造了一台讴歌家乡英烈的现代花鼓戏剧目,以“浏阳李白”为剧名,强化地域特色,优化剧情脉络,为纪念建党百年致敬先烈,重温党史,在戏曲艺术的继承与创新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而有益的探索。

     《浏阳李白》由浏阳本土作家陈健、湖南省艺术研究院二级编剧尹雨编剧,担任该剧导演的一级导演彭自兴是土生土长的浏阳人,曾在浏阳剧团担任演员和导演。这次应邀从岳阳回浏阳执导,对他来说,既有浓厚的家乡情结,又能驾轻就熟地驾驭和拿捏全剧,既有激情,也有压力。一级演员李左、李鸣、古平及浏阳剧团的优秀中年演员孙立军担纲主演,浏阳籍著名戏曲音乐家欧阳觉文和浏阳剧团二级作曲欧阳继勇担任作曲,浏阳女婿、二级舞美设计师何连锁和浏阳剧团潘烜担任舞美设计,浏阳媳妇、一级舞美设计师江霞担任服装设计和化妆造型,浏阳媳妇、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著名表演艺术家刘赵黔担任唱腔艺术指导。经过一年时间的反复打磨,该剧一亮相就获得各方好评,剧场内掌声四起。这掌声,既是对演员们精彩表演的高度肯定,更是广大观众向李白这位英雄楷模表达敬意的方式。

剧作家创作剧本,是向生活的本质进军,是向人物的精神世界的整体探索,浏阳资深剧作家陈健是李白烈士的远房亲戚,他长年坚守在戏剧文化战线,曾创作过花鼓戏《石榴湾风情》《书记有本难念的经》《耀邦兄弟》《万年牌》《胡子将军》等大型剧目,青年编剧尹宇作为一名后起之秀,近年来创作颇丰,他担任编剧的《烧车御史》《火种》《星星之火》《贺绿汀》等,显示了强劲的创作潜力。陈健与尹宇联手,既充分发掘史料,有大胆构思、另辟蹊径,尽力做到不重复于电影版、舞剧版的《永不消逝的电波》,在地方风俗文化元素的加持上彰显浏阳花鼓戏的剧种特色。使得剧本在结构上、情节上、细节上可圈可点。他们突破党史回忆记录员、革命精神宣讲员的身份,更加注重对李白这个人物心灵深层的描述与解读,强化了戏剧的主体意识。从情节上取材于战争时代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从情感上植根于社会底层坚毅质朴的理性情怀,在写作手法上力求内在情节与表现形式、精神导向与审美诉求、戏曲特质与历史真实、个体特点与群体共性之间的和谐统一,

与同题材舞台作品相比较,花鼓戏《浏阳李白》在情节设置上的最大区别,一是首次设置了李白继母这一角色,这是编剧充分挖掘历史资料并经多方考证后做出的设计,二是在李白将“收音机改装成电台”上做文章、着笔墨、巧铺陈。将收音机改装成发报电台,既反映了李白在技术方面的聪明才智,又营造了敌方势力疯狂搜捕电台、险象环生的白色恐怖气氛,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我党地下工作者所处条件的艰难困苦。湖南省湘剧院青年剧评家戴会林认为:该剧并没有去做简单呈现,而是以此为支点发展剧情,李白正是通过收音机改装电台与敌对势力丽娜产生交集,丽娜错误判断“共产党庙太小供不起这大菩萨,必定供奉在蒋家”,而有了“危难时刻放一马,留作日后吃两家”的想法,李白借机利用丽娜的误会与多变嘴脸,在组织的授权下与之建立“合作”,从而长期从对方手上套取情报。李白的妻子裘慧英同志临盆待产时,出于党的地下工作的特殊性和机密性,不便请外人进屋而从浏阳乡下接来继母,这样,就将故事发生地上海与李白家乡湖南浏阳两地巧妙地勾连起来,合情合理,新颖出彩,为全剧植入浏阳地方文化元素创造了极大的艺术空间。

     《浏阳李白》一剧的舞台表现力和感染力也很强,导演、演员、音乐、舞美、灯光、服装、化妆、道具等方方面面各见功力,整场戏充分展现出对花鼓戏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导演彭自兴深谙艺术创作规律,坚持“艺术的形象是情感的载体,形象的性格是情感的本体,性格的生长是情感的变体,生长的进程是情感的流体”。他深思熟虑,巧妙处理复杂而广阔的时间和空间内容,在舞台常用表现手法上,时而让舞台安然肃静下来,时而又随着剧情的推进,进入另一种叙述空间,让舞台诙谐灵动起来。场次衔接紧凑,剧情演绎流畅,尽管剧中只有李白、裘慧英、丽娜、李母四个有姓有名的角色,但四位主要演员李左、李鸣、古平、孙立军却完整而又完美地演绎出了一台大戏,著名花鼓戏表演艺术家、第三代“刘海哥”李左饰演的李白,唱作俱佳,在人物心理刻画和情绪把握上分寸恰当,慷慨赴死之前,他痛别爱妻裘慧英时唱道:“我走了对娘切莫要如实告,可怜她晚年失子受煎熬。我走了浏阳老家你要勤跑,她把我这继子当作了亲苗苗。我走了还放不下这份恩情未曾报,劳烦你有空常带恒胜儿去她的膝下绕。 我走了时长日久娘问到,你就说毛委员和红军有安排工作需要;我走了你要严管教, 教好我的小宝宝;我走了这份私心你来了, 培养他承遗志还做机要;我走了不求常有后人来祭扫,我走了不惧城头暴尸弃荒郊,我走了不必挂重孝,我走了不必把泪抛。 山河重整千般好,擦干眼泪往前瞧。待等得山川草木都有暖阳照,江山如画分外妖娆”。唱得动情、深情、入情,演得真切、坚毅、从容,表现了一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舍家卫国、绝对忠诚的高贵品质,令人肃然起敬、泪眼模糊。一级演员李鸣爱戏、专戏,她仔细揣摩角色性格,她饰演的国民党女特务丽娜,闯入李白家中暗探发报器时,神情诡异,老谋深算地唱道:“莫看他好似滴水不曾漏,锣鼓听音现了苗头。我只管放开胆子大步走,手上的绳索暂莫丢。有掣肘就不怕他耍执拗,收放自如好运筹”。李鸣所塑造的这个反派人物,形象高冷、性格老辣,诡计多端。李白的继母由一级演员古平饰演,她唱腔韵味足,鲜明地勾勒出了浏阳农家妇女善良、质朴、能干的生动画像。优秀旦角演员孙立军在浏阳剧团已经工作了近30年,表演日臻成熟,她饰演的李白之妻裘慧英,贤良温婉,体贴人心,较为准确地塑造了这一角色形象。由丑行演员李崇明、黄铁蛟饰演的特务甲、特务乙,也有看点。全台演员在现代人物形象与传统戏曲表意处理上系统契合,表情、动作、身段、唱腔都有出彩之处,做到了角色个性与程式性呈现的有机结合,满台生辉,令人喝彩。

花鼓戏《浏阳李白》的成功演出,既有编剧的匠心独运,又有导演的启发开掘,更有演员的投入创作,也有灯服道效、舞美音乐的燃情助力。当然,还有全体演职人员的通力协作。著名花鼓戏表演艺术家刘赵黔作为省级花鼓戏非遗传承人、湖南省花鼓戏研究会的会长,对基层剧团十分关爱,她担任该剧的唱腔艺术指导,尽心尽力,尽职尽责,既注重科学的发声方法,又不失长沙花鼓戏浏阳路子的特色呈现,使得全剧在音乐和演唱上流畅、和谐、耐听。

      作为一个只有33个正式编制(实际在编人员只有27人)的县级基层剧团,在每年完成100多场送戏下乡任务的同时,还能克服多重困难,群策群力,将一台原创大型现代戏精彩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个中艰辛可想而知。

诚然,在全省乃至全国的相关剧目中,革命主题单一化、人物形象单薄化、舞台表演扁平化等不足之处,在《浏阳李白》一剧中,或多或少也有一些存在。但是,瑕不掩玉。我们期待,曾经享誉三湘的全国红旗剧团---浏阳花鼓戏剧团,继续发扬优良传统,扎根基层,以人民为中心,凝心聚力,振奋精神,培育新人,迈出大步,扛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时代使命,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剧目,为花鼓戏的保护传承与发展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文/曾 致(湖南广播电视台)

摄影:曾建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