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省艺术研究院官方网站
第七届湖南艺术节以“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为宗旨,突出“中国梦”时代主题,展演了多部具有时代风格和湖湘品格的优秀作品。其中,小戏专场中由株洲市文化艺术创作中心、攸县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创作的《遇见》风格独特,让观众眼前一亮。笔者认为,作为一出新编的花鼓小戏,这源于主创人员熟谙戏曲的美学本质,遵循其传统,发挥其优长,充分展示戏曲的艺术魅力。
最为关键的是,这出戏中“黑衣人”的巧妙使用,更是突出了戏曲虚实结合的审美特色,不仅突破了舞台的限制,使得舞台的时间和空间被充分合理的运用,充满了艺术的广阔性。这群黑衣人贯穿始终,既辅助了戏中人物的情感,又随着剧情的发展充当了舞台背景。其实在观看演出过程中,舞台设计带给观众是最直观,也是最容易感受到的。“黑衣人”这种简约又不简单的设计,使得该剧努力实现戏曲向传统“写意”特点的回归,更有利于观众将注意力集中于舞台上人物的一举一动和情感变化。
这出戏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为题材,表达了张扬正气的时代诉求。在表现戏剧冲突的时候,显然是有所侧重的。按照题材类型划分,扬善除恶自然而然成为《遇见》的故事主线,因此剧情不可避免地涉及丈夫和妻子、丈夫与小偷、妻子与小偷之间的矛盾冲突,但主创团队并没有过分将笔墨去着力渲染和制造尖锐紧张的现场冲突,反而将观众的视线牵引到人物的内心世界。
在现实空间里,戏中夫妻二人遇见小偷的这个事件本应匀速流逝,但是这出戏按照戏曲艺术的时空观念突破了这种限制,而是根据人物的情感流向和心理活动来建构和安排表演的。正因为如此,在程式化戏剧思维的统摄下,《遇见》的舞台上主要依靠演员的“唱念做打”等表演技巧作为外化手段,来表现人物的内在情感、心理活动。
试看,夫妻二人遇见小偷时,不同的内心世界演绎出各不相同的故事:
首先是丈夫想要勇敢地与小偷进行搏斗的场面。根据剧情发展,丈夫和小偷化身为武生和武丑。因为是丈夫心里的想象空间,所以这个时候放弃了生活化的表演,完全用戏曲程式化来演出。
武生 今天遇着我,断你发财这邪路。
武丑 好汉请开恩,大人不记小人过。
武生 覆水难再收,我既出手不罢休。
武丑 好汉若放手,各走各路各逍遥。常言道——
(唱)山在西来水在东,
人生何处不相逢,
好汉能知弯上转,
四面八方走得通。
武生 朗朗乾坤,岂容尔等作恶……
(唱)山中要是无老虎,
鼠辈招摇来称王,
行此不义还猖狂,
我来出手灭你嚣张。
几番较量过招后,武丑只能落荒而逃。武生上前一脚踹倒,雄赳赳气昂昂。直到妻子的一句“碰哒你的鬼嘞,白日做梦,快醒醒吧,莫打肿脸充胖子了。”这时才将丈夫从自己的想象中拉回到现实。
其次是妻子面对小偷时恐惧的心理场面。因为妻子的惧怕,所以武丑在她的想象中显得更加猖狂,与之前丈夫的想象又形成了强烈对比。
武生 今天遇着我,断你发财这邪路。
武丑 好汉请走开,他人闲事莫要管。
武生 覆水难再收,我既出手不罢休!
武丑 放手不放?
武生 不放!
武丑 果真不放?
武生 定然不放!
武丑 好……
(唱)你走你的阳关大道,
我过我的独木小桥。
井水河水犯不着,
可你逞强出头闹这遭。
兔子急了会咬人,
惹毛了老子你吃不消。
[武生拽着武丑,几番拉扯,武丑倒地,武生上前摁住小偷。
武丑 人来人往许多人,
偏偏就你不知好歹来逞能……
武生 朗朗乾坤岂容尔等猖狂。
武丑 碍了老子好事,定要给你放点血。
瞧,这个时候“黑衣人”作为武丑的同伙,大声附和道:“放点血,放点血……”武丑和黑衣人一并向武生步步逼近,武生慢慢后退。但是仅凭一己之力,面对手持小刀的武丑,和一同围上来的黑衣人,武生根本招架不住,最终摔倒在地。舞台上光渐亮,闪回到了现实空间。胆小的妻子不禁感到害怕,打了寒战。
这里,充分展现了戏曲作为一种表演艺术的魅力,程式化的一招一式在舞台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里,夫妻二人的内心世界,其实也是普通老百姓内心冲突最真实的写照。其实,对于观众而言,在生活中可能也会遇见小偷,但却很少去关照自己的内心世界。而这出小戏恰恰提供了一个机会,使观众由舞台上人物的心理冲突联想到自己面临此类事件时的心境,由此会心一笑,又抑或是惭愧不已,因此就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
结尾处,丈夫想明白了对付小偷不能蛮干,所以机智地选择报警。当警笛声响起,大家共同喊出“抓小偷”的时候,舞台上的“黑衣人”居然摇身一变,成为捕捉小偷的正义化身,来了一幕让人拍手叫绝的警匪动作大片。
德国邵宾纳剧院的副院长——托比亚斯?费特,用“遇见”概括他对戏剧的理解。遇见什么?演员遇见角色,观众遇见演员,观众遇见观众,每个置身剧场的人则是遇见了自己……这不也是小戏《遇见》带给观众的“遇见”吗?——“遇见不平事,拿出我们血性英雄气。良知在心里,无愧天与地。”
而此处众人合唱就像是生活中的本来面貌一般质朴而深情。然而,观众却由此产生了发自内心的自省与感悟。愚以为,这才是中国戏曲的传统,是善与美的维护,是丑与恶的批判。
当然,每一部新作品的诞生都贯穿着主创者的初衷动机,体现着他们的匠心。然而,作品是否成功还是要看业界人士和广大观众的评判。无论成功与否、反响如何,每一出戏搬上舞台,都能为我们提供启示和经验教训。当然,《遇见》不足之处也在所难免,比如剧情的曲折性等方面,还有在舞台表现等方面仍有仍继续完善的空间。但,瑕不掩瑜,作为一出新创小戏,《遇见》特色鲜明,极具创意,更是向我们昭示了,并非号称视听盛宴的“大制作”才能让观众印象深刻,那些洗去外在奢华,回归传统的戏曲作品其实更加动人,而动人之处就在于为观众留下了值得不断追问与玩味的盎然真趣。
文/张湘彦
株洲市文化艺术创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