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i
湖南省艺术研究院官方网站
胡安娜(1954— ),曾用名:胡红彤,网名:安彤。1981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文系编剧理论班(大学本科,并师从我国著名戏剧理论家谭霈生教授)。1974年赴湖南长沙县农村插队。1981年后在湘潭大学中文系任教员。1984年初调湖南省艺术研究所从事戏剧辅导研究工作至今。2001年评为国家一级编剧。现已发表戏剧评论近百篇。并著有戏剧评论专著《戏剧散论》,获湖南省首届田汉戏剧理论成果奖专著奖。论文《’97中国戏剧节散论》,2000年首次荣获“第二届中国曹禺戏剧奖?评论奖”优秀奖;论文《我们去寻找秋天的花鼓》,2004年第二次荣获“第三届中国曹禺戏剧奖?评论奖”优秀奖;论文《<程婴救孤>的悲剧精神》,2006年第三次荣获“首届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优秀奖(原名为中国曹禺戏剧奖?评论奖),论文《戏之魂戏之韵——淡议戏曲文化的人文精神内涵》,2010年第四次荣获“第三届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优秀作品奖”。该奖由中国文联和中国剧协共同主办,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是我国目前戏剧评论的最高奖。该奖始于1997年,从最初的“中国曹禺戏剧奖?评论奖”,到2005年由中宣部整改定名为“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此外,论文《写好转变人物之我见》,2002年还获得“第二届中国戏剧文学奖?论文金奖”。论文《走出精神樊笼 寻找生命晨曦》,2005年再次获得“第四届中国戏剧文学奖?论文金奖”,该奖由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主办,2010年整改定名为“全国戏剧文化奖”,是经国务院批准颁发的全国性大奖,是文化部“评比达标表彰”八大保留项目之一。2013年初,论文《把握好主旋律题材的切入和戏剧情境的构造》,第三次获得“第八届全国戏剧文化奖?论文金奖”。曾发表文艺作品近百篇。2005年3—4月曾进修于鲁迅文学院第五届高级研讨班(全囯中青年文学理论评论家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湖南省戏剧家协会理事,2012年湖南省首批文艺人才扶持“三百工程”入选 中年艺术家。